浅谈聋校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刘振杰内容提要:所谓“后进生”是指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或学业成绩不符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在班集体中相对落后的那部分学生。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聋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要有“四心”,要做到严中有爱抑中带扬;善于挖掘闪光点;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这样才能使教育效果得以巩固,只要对那些聋童后进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他们转变成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得有用之才。关键词:聋校后进生转化体会所谓“后进生”是指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或学业成绩不符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在班集体中相对落后的那部分学生。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素质教育的主旨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天职就在于教书育人,在于把所有应该接受教育的孩子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整体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普通劳动者。因此,转化后进生是每位教师的职责所在。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聋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后进生的主要表现是思想落后,不尊敬老师,不接受教育,经常违反纪律,上课不安心,作业马虎潦草,自我约束力差、自卑等。由于聋校班级人数较少,班级后进生常常会影响班级以至学校一些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那么如何对聋生中的生进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要做到“四心”1、对聋生要有“爱心”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教师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前提。“学生是老师心中的太阳,爱是连接彼此的桥梁,唯有怀抱这样的信念,教育才有生命”。大部分耳聋学生食宿在校,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带来了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性格的差异使同学之间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磨擦。因此,教师不仅要管学生的学习,还要管学习的生活,既当教师,又当妈妈,要设身处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忧学生之所忧,使耳聋儿童从心底感受到教师慈母般的爱。当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真诚的,他们就会对老师非常亲近,把老师看作是最可信赖的人,愿意向老师吐露心底的秘密。老师的批评、表扬,学生能欣然接受,老师交给他的任务,学生能愉快地完成,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能自觉地执行,即使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有某些失误,也会得到学生的谅解。“亲其师、信其道”,用真诚的爱心感化他们,做到心理相容、相互理解、信任,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2、工作要有耐心耳聋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他们中间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是思想认识问题,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不能简单粗暴,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首先聋生道德观念形成和道德认识的提高需要班主任的耐心。由于耳聋失听,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正常条件,因此善恶不分,另外识词不多,受语言水平的限制,道德观念形成比较困难,所以班主任要不厌其烦地通过形象演示,榜样示范、班会、队会和道德谈话等途径,有计划地形成相应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犯错误的学生,要讲清道理,批评他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使他明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正,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有的学生对老师有一种抵触情绪,认为别人都看不起他,表现出不讲理的态度,故意伤你的心,对待这样的学生更要耐心,不要因为他的粗暴和不礼貌而放弃对他的教育,要通过长期耐心的教育使他认识到你是在真心帮助他,他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是他进步的起点。其次耳聋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需要耐心,在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时我有深有体会。我先向学生提出要求,如早晨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好,然后我领学生反复演示,结果第二天早晨,学生见到我还是无动天衷,我只好一遍又遍暗示,一个星期后,学生才知道早晨见到我要问好,然后我又进一步提出要求,不仅见到班主任要问好,见到其他老师也要问好。一个月以后,我把学生训练成我所想象的那样。有时学生放学时忘记和我说再见了,我也要追上去提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