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洪磊“合作学习”已成为现今我们课堂上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从而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然而好的学习方式,还应设计好的学习问题,确定好的学习内容,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效能。头脑风暴是“一个团体试图通过聚集成员自发提出的观点,以为一个特定问题找到解决方法的会议技巧(亚历克·斯奥斯本语)”。小组合作活动的头脑风暴主要通过这一小组的组员围绕着教师提出的一个中心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产生新观点的过程。由于头脑风暴采用了没有拘束的规则,学生就能够更自由地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进入亢奋状态,从而产生很多新的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在此活动中,所有的观点被记录下但不进行批评。只有当头脑风暴研究结束的时候,才对这些观点和想法进行评估。课堂“头脑风暴”直击教师的思维定势!在那种无拘无束的讨论中,在那种心与心的碰撞中,集体的智慧被挖掘了出来。无论它是优良的、有趣的、甚至懵懂的,经过筛选、分析整理,最好的观点定能“结晶”出来!头脑风暴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时非常奏效的方法!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能促使师生一起成长!一般操作流程1、明确问题问题设计的目的要明确,要紧紧扣住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入手,设计明确的活动要求。合作学习问题的设计只是教学手段,它必须为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服务。问题设计内容要科学。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一般一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对过于简单的问题可以采取讲授法或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2、分配角色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构建应该强调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综合能力大致平衡组内成员间学习长处的互补。小组打破日常的坐位制,采取几张桌子拼接在一起,小组成员围坐在桌子四周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间关系的融洽,彼此乐于接受。小组长定期轮换,便于协调。还要用特定工作确定学生的角色,如记录员、联络员、资料收集员、总结者等等。每次活动前让每个成员明确各自所担任的角色,明白该为小组做什么。三个星期后,小组个成员角色进行轮换。这样做能让学生认识到各个角色的责任以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的道理。不仅能够锻炼能力,又能提高学习成绩。3、讨论交流中学生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也相对薄弱,他们没有合作学习的概念,也没有合作学习的方法,更不知道如何来反馈合作学习的成果。这时就要求教师做好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传授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如:确定组长,加强对组长的培训;根据目标,确定学习方法和步骤等。教师还应该把必要的交流技巧教授给学生。例如:我来补充……;我来纠正……;我同意……;我反对……等交流时的表达方式。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也能促进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我们通过研究,了解正确的问题对于课堂活动乃至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凡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钻研每个即将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真正看到效果,收到效益。总之,物理课堂活动的"活"要以"实"为基础,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安排小组合作活动时一定要想到活动的目的、导向及要达到的效果。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只有以"实"为基础的"活"才能带来学生思维的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