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下主备张晓霞使用人初二语文老师审核课题与朱元思书课型讲授课时安排2节使用日期2015年3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简单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2.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读通大意。3.通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汇,把握景物特点。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体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写法。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关键句子,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教具或媒体多媒体ppt教学过程(要点)授课批注第一课时一导入利用多媒体出示富春江图片,来领略富春江的迷人风光,现在富春江沿途被誉为“黄金旅游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吴均一千多年前给我们描绘的富春江美丽风光。二、尝试句读,初读课文1ppt展示原文,学生试读,先默读或小声读,齐读,个别读,教师适当指导。2正音正字ppt展示注音,指名学生板书。3认识骈文,了解作者。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该文的句式特点?(学生回答)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如下列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所以本文读起来音节和谐铿锵有韵。吴均就是一位著名的骈文家。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新,韵味隽永。4作者简介ppt板书5再读课文,疏通文意。(合作)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明白的,讨论探究,把弄不懂的问题留作提问。指名2个学生板书自学的知识重点,学会归纳,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指正。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三本课小结1学生自谈收获2朗读或书写生字互相轩邈窥谷鸢飞戾天疏条交映3谈学习方法。四作业1工整抄写课文一遍,自己翻译一遍。2朗读背诵五反思第二课时学生活动一合作归纳重点字词意义,然后分组交流,指正纠错教师适时点评1通假字反通“返”转通“啭”2一词多义绝(1)天下独绝绝妙的(2)猿则百叫无绝断绝上(1)负势竞上向上(2)横柯上蔽在上面3词类活用(1)净风烟俱净消净散净形容词—动词(2)东西任意东西向东向西名词—动词(3)奔猛浪若奔飞奔的马动词—名词(4)轩邈互相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形容词—动词4古今异义经纶古筹划今政治才能,也指学问二理清背诵思路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学生分四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学生明确:一组第1段板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学生齐读第1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二组:第2段板书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写水之深“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教师点评三组第3段板书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商直指,千百成峰。视觉角度写山之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听觉角度写山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宥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四组板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点明主旨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