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生物分类的必要性、生物分类概念及依据。②尝试对植物和动物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判断能力。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③通过探究生物分类方法、分类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分类技能。⑤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3.情感目标①通过做一个小小分类学家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②通过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同学们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怀。③通过观察图片,影片欣赏,使同学们在欣赏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的生物同时,受到美育教育,从而陶冶同学们的情操。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②探究并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2.难点①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②通过观察与思考,总结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策略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学生实践活动为基础,侧重“自学加游戏”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教师:主要用到实物展示法、激情激励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学生:主要用到观察法、比较法、资料收集、调查法、讨论交流法、合作学习、组间互动。一、藻类植物(一)形态种类:1、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2、常见的藻类植物:衣藻(单细胞)、水绵(多细胞)、鹿角菜、马尾藻、石莼、紫菜、海带、裙带菜、石花菜等。(二)主要特征:1、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2、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3、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没有专门的吸收养料、运输或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这种结构是与生活环二、苔藓植物(一)生活环境:长在潮湿的地面上。常见的苔藓植物有:墙藓、葫芦藓、提灯藓等。(二)主要特征:1、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有茎和叶。2、苔藓植物的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即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3、苔藓植物的根非常简单,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称为假根,靠叶吸收水分和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植株一般都很矮小,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三、蕨类植物(一)常见的蕨类植物:肾蕨、江南星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等。(二)主要特征:1、野生的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2、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根、茎、叶中都有运输物质的管道,也就是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得多。3、蕨类植物是不结种子的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一)观察种子的结构: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1)步骤:浸种→剥皮→观察。2)菜豆种子的结构: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2片子叶)。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中。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1)步骤:浸种→剖开→染色→观察。2)玉米种子的结构: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1片子叶)、胚乳。一粒玉米种子实际上是一粒果实,它的子叶有1片,作用是在种子萌发时转运营养物质。3、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菜豆种子有种皮和胚子叶两片、无胚乳,营养存于子叶里。玉米种子有种皮和胚子叶一片、有胚乳,营养存于胚乳里。(二)归纳种子的结构:1、种皮的作用:保护种子内部结构——胚。2、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胚发育成新植株。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3、子叶或胚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种子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寿命长。4、能产生种子是种子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5、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胚乳遇碘变蓝,说明胚乳里含有淀粉。(一)裸子植物:1、定义:种子是裸露,外无果皮包被的植物叫裸子植物。松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