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对话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管理[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学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本文结合越秀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下简称越秀教育基地)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述通过对话教学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努力达到教学最优效果。[关健词]综合实践对话教学教学管理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从小学到高中,都必须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且真正有效地开展。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不同于学校的一般课程,有着其特殊性。概括起来,存在着“三无状态”:一无教材大纲,二无考试压力,三无分数标准。这“三无状态”既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有利于自主开发课程,最大限度发挥场地优势,当然也存在一定弊端,具体表现在“三大吸引,两大难度”。如就越秀教育基地而言,开展的课程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生命教育类,如青春期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二是农业科技类课程,如无土栽培,春耕等。三是野外生存类,如野炊,户外拓展等等,这些课程的设置都是根据教育法律法规,贴近学生实际,结合学校教育和越秀教育基地特点,自主开发的课程,从越秀教育基地创办至今,这些课程深受各校师生欢迎。第一、课程内容的吸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学生平时在1学校所没有接触过的,也是一般学校因为条件局限而不能开设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新鲜感,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第二、课程方法的吸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数是在户外进行,并且都是结合学生实际,学生易于接受的,并要求动手实践,亲自体验,学生得以在陌生的环境接受新的体验,并且可暂时抛开沉重的书本,在大自然中体验收获,学生较乐于接受。第三、课程成果的吸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不是以分数来断定,而是综合各项因素,结合团队及个人体验等来评定,且课程成果具有灵活性,精神满足程度较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两大难度:第一、课程难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如天气、教具等,以致相对难开展。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存在很多隐患和变数,因此开展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第二、学生难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较自由,场所多数处于户外,且学生都是初次接触课程和场所,基地教官和学生初次接触,在沟通了解方面有所欠缺,种种因素导致管理难度加大。为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管理中,应注意加强对话意识,实施对话教学,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管理的核心理念:对话教学所谓对话教学,指教师在真正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对话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新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人生品味、境界及价值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体现了对师生双方主体性的尊重,意味着教学从传递知识到生成知识的转换,知识不再是教师以独白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静态的书本内容,而是动态的、开放、生成的,从而真正实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互动交流的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生生对话,和谐的人物对话及自我反思的我我对话。对话体现更多的是一种沟通,交流,体验,而不仅仅是语言形态,更注重的是心灵上的互动。第一、师--生对话。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注意加强师生沟通,2互动和交流,使得课程开展顺利,促进师生关系融洽,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有效的沟通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起着重要作用,而师生对话则是连接教师教学和学生活动的重要桥梁。第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