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方法黄健萍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音乐文化素养的核心,是培养“音乐的耳朵。”马克思曾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而初中生音乐课的基本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设置音乐鉴赏模块,体现了音乐课程结构的基础性,也提供了学生获得音乐文化素养的渠道。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要求人人都拥有动听的歌喉,人人都会演奏乐器,但却应该拥有会听音乐的耳朵,应该具有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情操。音乐鉴赏模块的设置,是在公民素质中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证。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变换教学方式,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完美地鉴赏作品,这是许多教师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课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做了如下尝试:一、关注内心情感的体验式教学。音乐是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心弦的艺术形式。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情感最丰富、最内在、最复杂的抽象物。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蔚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很多人认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更准确地说,音乐最善于表达情感。音乐中表现的,通常不是简单的喜怒哀乐,即使是“哀”,它也完全能表达镶嵌于各种情感之间难以名状的微妙之情,而这些情感,往往来自于作曲家特有的生活经历和遭遇。因此,通过音乐体验情感,是涉世不深的初中生了解人生、透视生活、剖析世界的重要窗口,使他们具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将来可能经受的一切情感考验。例如:聆听《春节序曲》,我们从这部管弦乐曲热烈明快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旋律中,感受到了载歌载舞、喜气洋洋、热闹欢腾的愉悦情绪。《江河水》那如泣如诉的音调使人感到无限的凄楚,情绪哀怨。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宛如一幅山水画卷,将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使听者身心放松,沉浸在这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在《春节序曲》中,我让学生踩着音乐模仿秧歌的舞步,用动作体验音乐的情绪,既锻炼了音乐的节奏感,又培养了身体的协调能力。学生还根据音乐创编动作,大家交流,再把创编的动作连起来形成一个组合,学生会感到很有成就感。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口中仍哼着《春节序曲》的主旋律。这种上课的形式无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实践证明,体验离不开学生参与,因为学生不仅仅是观众、听众、还是表演者、欣赏者、评论者、创造者,是参与的主体。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在体验的同时还会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说,音乐鉴赏的最初阶段是聆听阶段,是欣赏阶段,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鉴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鉴赏者自1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鉴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过程。二、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的辅助式教学。初中音乐鉴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尽管初中生对音乐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积累和理性认识,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增强,但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对音乐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他们不可能对所有的内容都感兴趣,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态度。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音乐鉴赏中来,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于是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所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静态影像集成在一起,合成教学软件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有声有色的音乐画面中,引发他们的兴趣,很快进入音乐情景,想象、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