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受山川美景,欣赏语言艺术;学习描写技巧,体味作者情感;2.积累文言词语。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体会优美的语言。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3段。2、了解骈文的特征,积累文言知识。3、体会作者郁结心中的复杂情感。【注】黄鹤楼在武汉长江边蛇山上,隔江遥对龟山。始建于223年,传费文伟于此驾鹤成仙而得名。楼高51.4米,共五层。诗文以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最著名。岳阳楼在湖南岳阳洞庭湖边,遥对湖心岛君山。原为三国吴将鲁肃阅兵台。楼高19.72米,共三层。诗文以杜甫的《登岳阳楼》诗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最著名。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为三大名楼之首,现楼高25米,为明三暗五层结构。诗文以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最著名。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滕王阁雄姿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为唐太宗李世民幼弟。骄奢淫逸,并无政绩。他精通音律,有才情,修滕王阁以歌舞宴享。唐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重九,于阁上欢宴群僚宾客。王勃南下探亲,适逢其会,即席赋诗作序。黄鹤楼岳阳楼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王勃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17岁时做了沛王李贤征的侍读。因戏为《檄英王鸡》一文被逐出府。22岁时,得补为虢州参军,又因“匿死罪官奴”,幸遇大赦得以免除死罪。他的父亲因此而受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南下交趾(今越南)省亲,途经洪州,适逢都督阎公于九九重阳大宴于滕王阁。王勃亦应邀赴宴。本文是在宴席上的即兴之作,原题《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滕王阁诗》的序文。宴会后,王勃前往交趾,渡海时溺水,惊悸而死。王勃最为人所称道的,是滕王阁上即席赋《滕王阁序》。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新唐书·王勃传》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岁。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意属于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骈体文产生于魏晋。两马并驾曰骈,夫妻成双叫俪,故骈文又叫“骈俪文”。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宋代一般称骈文为“四六文”。其特点为:①句式,讲究骈偶,多用四、六字句;②声韵,讲究平仄;③语言,注重藻饰,多用典故。文体特点文体特点3、正音①翼轸(zhěn)②帷襜(chān)③帝阍(hūn)④睇眄(dìmiǎn)⑤遄飞(chuán)⑥绣闼(tà)⑦雕甍(ménɡ)⑧萦回(yínɡ)⑨懿范(yì)⑩潦水(lǎo)⑪戟棨(qǐ)⑫多舛(chuǎn)⑬爽籁(lài)⑭宗悫(què)⑮叨陪(tāo)⑯孤鹜(wù)⑰睢园(suī)⑱簪笏(zānhù)二、自学感悟自读课文,结合注解疏通文意,标记出不理解的字词句。三、互动探究1、将自己不懂的字词句,提交至小组内讨论交流。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3、疏通1-3段,说说本文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滕王阁景色的?文章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扣“人杰地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以及宴会的盛大场面。第二部分(第2、3段):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4、5段):扣“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