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二、能力培养目标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四、美育渗透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难点:1.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默读全文:圈点勾画全文的中心词句,理清文脉,把握主旨,切分全文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二.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三.中国建筑的“文法”,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四.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品读:一.文章主体部分从哪几个角度来阐述中国建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1.(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立体构成与平面布局。2.(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3.(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装饰的特点。探究:从结构、语言等方面阐述作者是如何来说明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的?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明确】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品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语句,并说说其含义以及表达效果。讨论:读梁思成的文章你有什么启示?拓展阅读:阅读《干栏居》,回答问题。干栏居干栏居是一种将房屋同桩柱架离地面的宫室形式。《新唐书·南乎獠传》称:“山有毒草、沙风、蚣蛇,人楼居,而上,君曰‘千栏’。《说文》中的“泽中守草楼”它应揹是千栏形式、与其认为千栏居是巢居的演化。倒不如说千栏居就是巢居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并且与楼阁的起源有着密切关系。千栏居以下都架空的桩柱或“千栏”得名,但与上都房屋的结构形制并无确定关系,故就整理建筑而言,千栏居并不能算作一种结构类型。浙江奈姚河游建,在别具匠心今约1000年前的第四期原始聚落遗址上,发现了现知最早的千栏居遗迹。桩柱可分为圆桩、乱世形桩和板桩等,直径或边长在10-20厘米之间,入地60-80厘米。桩柱上用主渠和坎梁架起厚约10厘米的地板,一般高出地面80厘米到1米左右,地桩以上的房子为“长屋”形式,进深约7米,檐下还有宽约1.1米的室外走廊。河渡千栏居的“长屡”,是长江流域史前的一种特殊的家族聚居形式,即以家族长辈的房子为中心,左右毗连的小辈房子“一”字形延伸开来。河渡干栏居的长度约30米,而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安徵尉迟寺长屋遗址长达25间,有80米左右,川下王岗长屋遗址竟长达100米左右。此外,成都十二桥发现的千栏居(相当于商代),立体建筑面积在1200平方米以上。千栏居也可建于水面上,如湖北薪卷毛家嘴遗址(相当于西周),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是在水塘上立桩架度的。中国古代木构建形的结构件结合部位,是一种榫卯的结点构造。配柱的交接,是在梁柱端做出榫头,有燕尾声榫和销钉榫等,较之集居的绑扎技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