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教材1:四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高中语文必修教材2:四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情趣与理趣(中外抒情散文)、含英咀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情境交融(古代抒情散文)、对话与交流(演讲辞)高中语文必修教材3:四个主题(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小说一)、感受与共鸣(唐宋诗)、质疑解难(古代议论散文)、启迪与想象(科普科幻作品)高中语文必修教材4:四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性格与冲突(中外戏剧)、情思与意境(宋元词曲)、理清思路(社会科学论文、随笔)、知人论世(古代人物传记)高中语文必修教材5:四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情节与语言(小说二)、披文入情(古代抒情散文)、融会贯通(文艺学论文)、概括与归纳(自然科学论文)知人论世(古代人物传记)传记是记录传主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传记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唐以前,以史书中的传记为主,诞生了诸如《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一大批鸿篇巨制,它们兼具史学性与文学性的特点,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别具特色的史传文学;魏晋以后,官方把持着修撰权,传记的文学性大为减弱,传记文学呈现出衰微的趋势。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使传记文学重获新生,其史传笔法催动了志怪、志人以及传奇小说的发展。综观其中的优秀篇什,我们不难发现,传主们丰富的人生经历、个体生命的不二体验、独特的思想情怀、不朽的人格魅力,总能令我们备受感染,引发无尽的思考和共鸣。阅读他们的传记,回溯他们的人生历程,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无疑能让我们在与传主的真情对话中体味到人生的真谛,确立全新的人生价值取向。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品读古代优秀的人物传记呢?一、辨明传类,准确解读。传记的类型很多,有自传与他传,有一人之独传与多人之合传,有正规史传和文人写的别传、逸事,等等。面对一篇传记,我们首先要善于辨明其所属的类型,这样才能求得准确的解读。比如说,自传是传主本人的文字,具有自然、真切的特点,我们可以沿着传主所叙之事直接窥知其思想、人格;他传是作者为别人写传,其中必然融入作者的情感认知、价值企求、思想趣味,要准确解读既需注意传主之事,更要参透作者其人,看其事是否真实,其叙是否公正客观。独传作为单个人的传记,其人生经历有着怎样的特点,前后所叙之事有着怎样的联系,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予关注的;而合传一般是相关聚合,或是相近聚合,这就需要我们理清关系,在近似中找出差别,在比较中见出异趣。正规史传往往是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表现人物,而别传、逸事(如《段太尉逸事状》)往往并不重视人物全史,而是从横截面取材为多,对此我们也应有足够的认识。二、学以致用,重视积累。既然是古代传记,则是文言文,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重视积累。这样的积累,包括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写作资料的积累,写作技法的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活用词、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的积累。读是为了用,学以致用,方能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丰富我们的写作宝库,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三、了解笔法,全面解读。史传常用的叙事笔法之一是“互见法”,即同一个人的事情并不是在一篇之中完全写尽,而是分散在若干篇传记之中。因此,要窥知其人全貌,需打通若干篇什,参互阅读,不能逗留于一而不知其二,仅凭一点而去妄论其人。比如《史记》中的刘邦,其人其事并没有也不可能在《高祖本纪》这一篇之中穷尽。《项羽本纪》中写他一再追问“为之奈何”,说明他善于征询别人的意见;《留侯世家》中的“沛公殆天授”从侧面写反映他的才能;《淮阴侯列传》中“信知汉王畏恶其能”、“见信死,且喜且怜之”,说明他也有妒贤忌能的一面。只有将这些打通阅读之后,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真正的高祖。第二是“实笔”与“闲笔”相结合。不少传记在主要事迹之外常设“闲笔”,初看似乎离开了事情的主线,其实并不闲,这或许正是作者巧于营构之处。《项羽本纪》中鸿门宴座次的描写就能让我们从一个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