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空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炎陵县龙渣学校胡程说课环节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3、教学重难点二、说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2、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五、教学过程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学内容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物质,教材选择学生最熟悉的空气入手,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而比较顺利的进入化学世界,可以说本课题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的一个引子。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教学目标分析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初步掌握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材分析五、教学过程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学内容教材分析3.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重点: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教法学法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空气有一定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乐于动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和交流讨论法,针对学生的现状,对问题进行分层设置,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参与。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学法: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实验探究表达交流反思改进实验演示巩固拓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展示一个烧杯,并将其倒扣入水中。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空气的存在,认识到空气会产生压力,为突破后面的难点打下基础.设置问题情景:水为什么不能充满整个的烧杯?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展示两瓶气体: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点燃两支蜡烛分别放入两瓶气体中,盖上玻片。观察现象。设置问题情景: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在空气中蜡烛燃烧的没有在氧气瓶中的旺呢?你知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多少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空气并了解物质燃烧需要消耗氧气,为后面设计实验作了铺垫。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入新课。氧气空气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如何用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学生此时刚刚接触化学,实验设计很难一步到位,只能逐步诱导,层层深入。因此,我设计了三个启发探究性的问题。实验探究教学过程启发探究1:我有一瓶空气,你能想办法测出其中氧气的体积吗?学生提出的方法:1、把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直接测出体积。2、把氧气以外的物质消耗掉,剩下的就是氧气。3、把氧气消耗,看体积少了多少。实验探究教学过程启发探究2:用什么方法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呢?学生提出的方案:1、用动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2、用可燃物燃烧消耗氧气。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可燃物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探究教学过程启发探究3:燃烧结束后,你怎么知道空气中到底少了多少气体呢?实验探究这是一个难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突破了整个教学的难点。难点的解决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验。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学生自己动手用胶头滴管取水。让学生在实验中去领悟:挤出多少空气就会吸入多少水.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在实验设计时想到可以用水来填充容器中减少的气体的体积。教学过程实验探究教学过程此时再次说明实验器材药品,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汇报与交流教学过程现象:烧杯内水位上升了一点点问题启发: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有气体生成吗?实验结论与教材所给知识产生了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欲望。教学过程反思改进燃烧蜡烛无法准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择什么物质才能比较准确的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演示教学过程介绍可燃物──红磷。介绍实验仪器:吸滤瓶、单孔橡胶塞、带橡皮管的玻璃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