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第二框《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学设计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七中学姓名:张丽丽电话:13766780587【课标依据】依据是新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人有多方面潜能;了解自己的潜能;知道发掘自己潜能的一些方法。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积极暗示、设计自我形象、积极实践等方法发掘自己的潜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树立激发潜能的信心,不断地完善自己。【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对自己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等等。“潜能”这一话题往往令学生感到遥远、神秘,而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认识、挖掘自己的潜能将令学生走向成功。此外,部分学生对潜能了解尚浅,而且缺乏自信。因而,认识自己的潜能,发掘自己的潜能,是他们极感兴趣而又要恰当引导的问题。(二)教材分析《发现自己的潜能》是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五课《自我新期待》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题共有三目,第一目:认识自我的潜能,第二目:发掘自己的潜能。从全课内容看,它是对第一个框题的继承和发展,并为第三个框题的学习起铺垫的作用。本框题内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使学生对潜在的自我树立更多的信心,并掌握更多更有效的发掘潜能的方法。【教学重点】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教学难点】认识和发掘自己的潜能【教学方法】教法:演示法、合作交流法、启发诱导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关于人脑潜能的相关知识;调查全班学生有哪些特长;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潜能让名人、平凡人创造奇迹的事例。【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六、设计理念本课以“偶像魅力”、“伟大壮举”、“我的特长”、“身临其境”、“我的发现”、“我的未来”六个活动为主线,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探究,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己举例,运用情景体验法、活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用具体、生动的事例以及美妙的歌曲感染、教育学生。与学生一起探讨一些发掘潜能的方法,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阶段的生活,能为今后取得成功作积极铺垫,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七、教学思路情境导入:播放2014年仁川亚运会场上我国运动员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视频。请学生说说让自己最感动、最崇拜的是哪一位?为什么?(概括得出,比赛是充满着挑战的,这些运动员都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如何发现自己的潜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讲授新课:活动一:偶像魅力接着播放无臂男孩刘伟弹钢琴的视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说说刘伟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到,自我是不断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再请同学们阅读刘伟游泳写字的报道材料,说说你从材料中你有哪些发现?(学生明确潜能不光是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人至少有七个方面的智能。刘伟不仅仅在舞台上精彩,而且还在生活中也很优秀,有一定潜能。)活动二:伟大壮举播放汶川大地震绵阳安县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仅用1分36秒安全避难的视频。学生思考,这个材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他们这是一种生命的比赛,一种潜能的较量,是一种生命潜能的激发,可见潜能存在于每一个普通孩子的身上,潜能是普遍的。)2活动三:我的特长让学生说出自己有哪方面的潜能?特长是潜能吗?(让学生知道,人的特长仅仅只是已发现潜能的某一个方面的表现。还有许多潜能隐藏在角落里,未被发现。)活动四:身临其境邀请学生做“生存大挑战”的小游戏,模拟桑枣中学避难情景。游戏规则:这里有2个瓶子,每个瓶子里有5个衣夹子,瓶子相当于是桑枣中学,衣夹子相当于当时正在学生上课的学生,而此时地震发生了,上课的学生要以最快的速度逃到操场。分别请2组同学,每组5个同学,上来扮演这个逃生的学生,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能够用最快的速度逃出来,而且完好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