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轼对话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世称其为“苏东坡”。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品读欣赏,把握情感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中怎样的境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影也。•“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月下竹柏清丽淡雅的倒影。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点染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品读欣赏,把握情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自称“闲人”,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人者耳。“闲人”①清闲的人,这里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作者自嘲自己与张怀民都是清闲之人,虽有壮志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闲人”②闲情雅致,作者虽自嘲清闲,却为自己而感到自豪,这种雅致是那些追名逐利的人无法欣赏到的,只有像自己这样具有高雅情趣的人才能欣赏到的。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