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拿来主义》一课的设计与实施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总名称∕类别《高中阶段自主学习与效能的研究与实验》∕哈尔滨市教育学会“十二五”一般课题2.课题简介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式、方法指导,实现在课堂内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中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体发展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需要。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栾学丽是课题《高中阶段自主学习与效能的研究与实验》研究的主要参加者之一,负责语文组子课题的研究、实践,以及信息的反馈和相关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二、本次实验研究目标及采用的观察工具1.本次实验课要达成的课题研究目标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能否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的决定因素,而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则是我们研究的关键。2.本次课题实验课的具体实验目标是:(1)观察教师给出的教学任务能否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并较快地进入研究过程。(2)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观察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学习投入度。本次实验课的具体目标是:(1)布置课前预习,设置问题思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2)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3.实验课堂观察量表表1学生对教师给出的任务的响应行为的观察记录表教师任务1任务2任务3任务4……任务n学生课前预习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课堂练习生1生2生3生4生5……生n表2用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情况填表说明:表1用于观察学生对教师发问时所作出的反应行为。如举手、回答、马上投入到老师给出的教学任务中等行为。表1中用符号“√”记录出现以上行为的次数,用符号“+”或“-”表示响应回答的正和误的情况。表2用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不集中注意的行为,如在课堂中出现溜号,搞小动作,看其它材料等行为,用计数的方法表示行为出现的行为的次数,以5分钟为基本计时单位。整体观察组内学生该段时间的注意力情况。表2均以4人为一组。三、实验研究过程1.学情分析《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它具有短小精悍形式活泼,能及时反映社会现实,有很强针对性和战斗性等特点。鲁迅先生以之作为战斗的匕首。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应着重把握其思想的深刻性、语言的艺术性、论证的逻辑严密性。梳理文中有关拿来主义的论述,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此外,《拿来主义》是一篇关于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的杂文,本文的形成与现在相隔几十年但如今青少年面对改革开放的种种诱惑、外来思想文化冲击,思想上呈现矛盾混乱的状态,拿来主义的精神并不过时,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正确引导,让学生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2.学习方法分析采用教师课前布置预习,学生课下准备,自主学习,遇到疑难问题课上与小组同学和老师一起探究解决。课后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习得的能力得到迁延与提升。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比喻论证这一常见的论证方式。2、体会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艺术。过程与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拓展探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主题,使学生对“拿来主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了解课文在当时及当代的文化意义。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感受鲁迅辛辣活泼的杂文语言风格。5.教学过程预设时间段(分钟)学生0-55-1010--1520--2525--3030-3535-40评价及建议组1组2组3组4组5……组6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一、导语设计二、新课讲授(一)明确学习重难点(二)温故知新(三)分析鉴赏(四)合作讨论当今社会,面对林林总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