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上期七年级地理科《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学案授课时间:2014年12月15日(星期一)授课班级:七④班授课教师:罗宏荣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了解地球自转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分布差异。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阳光照射下的不同经历和观察课堂模拟实验,分析地球形状及自转运动对气候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由果追因,层层推理”、留心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并尝试动手去探索验证的良好思维品质,。教学重点: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太阳辐射的强弱随纬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教学准备:教材、地球仪、儿童玩具奥特曼、探照灯、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由世界不同气候地区的景观图导入二.自主探究学习1.学生带着下列4个小问题仔细阅读教材P78~P79内容。①什么叫正午的太阳高度?②太阳光线如何照射时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③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为什么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强度越弱?④同一地方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太阳辐射相同吗?这是由什么引起的?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3.教师课堂演示模拟实验加以验证。三.当堂训练(一)读图填充1.阳光直射是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2.阳光直射时,照射面积(大/小),且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短),被削弱的(多/少),一定时间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光热(多/少),地面气温(高/低)。3.阳光斜射时,照射面积,且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被削弱的,一定时间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光热,地面气温。4.不同纬度地区,因为的不同,从而得到的太阳光热不同。自主学习当堂训练促进发展(二)读图完成1.地球具有球状的表面。同一时间内,在南北不同纬度的地方,正午的往往不同,的强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获得的太阳辐射;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获得的太阳辐射。因而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2.由于地球自转,同一地区早晨、傍晚的太阳高度角,获得的太阳辐射,地面气温较;而中午的太阳高度角,获得的太阳辐射,地面气温也较。所以说地球自转运动让我们感受着每一天的天气变化。(三)地理与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居民楼顶上都装有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但我们所见的太阳能集热板都有倾斜一定的角度,安装师傅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你还能举个类似的例子吗?(四)智高一筹解典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孔子,你能给他们一个给力的回答吗?四.总结全堂五.质疑释疑六.布置作业课后择时完成P78的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