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捅了马蜂窝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对话。3.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教学重点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前调整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你们五彩斑斓的童年里,有没有顽皮,有没有过冒失,出没出过丑,淘没淘过气呢?童年总是那么富有童真童趣。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一齐去回味一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板书课题“捅了马蜂窝”)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介绍马蜂、马蜂窝(课件出示)2、老师示范读(要求:认真听,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并注音。)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了解一些词的意思,如:“乐园、冒险、痊愈、罪孽”等。4、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章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出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这种罪孽感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爷爷家的后院,感受当时捅马蜂窝的情景。在这之前,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二、品读课文,谈感受中心话题: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地品读这件事,边读边想:在“我”捅马蜂窝的前后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1、(1—7自然段)通过爷爷、奶奶的对话(奶奶的抱怨、爷爷的警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心情激动,跃跃欲试地想把马蜂窝捅下来。并付住于行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涌出”“强烈渴望”等词体会作者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悄悄溜到”“脱下褂子”“遮住脸”“接绑”等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形象地感受作者跃跃欲试想要捅马蜂窝的心情。2、(8--9自然段)抓住“径直”“凶猛”“扑”“拼死”“不顾一切”等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捅马蜂窝的过程中“马蜂”是怎么想的?“我”又想了些什么?“我”的心情由好奇、渴望变成了什么?(惊呆)3、(10--16自然段)爷爷与“我”的对话:“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这句话,使心有余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小小的马蜂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从而使“我”的内心产生了罪孽感,心情沉重。并对勇于拼死、守护自己家园的马蜂产生敬佩!教师指导朗读对话,要读出爷爷的语重心长,和“我”的疑惑不解。4、(17--21自然段)这种对马蜂的敬佩和对自身的罪孽感,让“我”对马蜂有了深深的牵挂,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这种感情?三、升华情感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再到看到新马蜂窝筑成之后的开颜而笑中感悟到了什么?四、拓展延伸1、同学们,学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与动物和谐相处)2、推荐阅读篇目:苇岸的《我的邻居胡蜂》五、作业小练笔: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起那些往事,回想起童年,心中却充溢着美好和甜蜜。你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拿起你手中的笔把它记录在你的“小本本”上吧!板书设计捅了马蜂窝发现马蜂窝(好奇)做事要冷静捅了马蜂窝(激怒)不要冲动被马蜂蛰了(后悔)逞强好胜课后反思课题渡河少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奇葩、倔强、滑”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3.学习渡河少年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体会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体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