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响泉小学张国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人的素质不仅包括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还应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机构,在心理健康方面对学生的教育辅导是义不容辞的。再者小学生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可塑性强,如能在学生时代能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必将对他一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谈在新课改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首先,要创设和谐、良好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以起到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幽静和环境优美自然会产生心情舒畅、气氛和谐,为转变学生思想、调整学生心态和行为创造有利条件。师生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心灵是正常的教书育人的氛围。民主与平等能给学生心理以宽松,感到顺气,不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能自我调整心态,具有较强的自我心理保健。这也是转变学生思想,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水平的必要条件。其次,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在新课改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创设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有了张扬空间时,就会走进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心理能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再次,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原则是理解。成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是教育的主宰,不应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你是他的朋友,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另外,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因这样那样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时学生需要的是关心、帮助,老师应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认为,事实也证明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浅谈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甘肃白银平川赵明英21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一、学会爱和付出。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克服小学生的心理障碍,重要的是老师要有一颗爱心,以炽热的母爱之心,满腔的热情去启迪他们的心灵。对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