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紫荆实验学校第三学部导师阶段工作总结导师姓名:刘倩学期初,学校开始实施了“学生成长导师制”,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幸运的成了14名同学的导师,我用心的爱着每一个孩子,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总觉得特别快,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下面把前一阶段“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总结如下:我所导的学生六班、八班各一个,其他六个班级各两名,相对其他教师来说比较分散,但大多都是喜欢绘画又有一定基础的孩子。“导师”有着双重身份即是学校的教师,又是学生生活上的长辈,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在与孩子们接触时我一直坚持以下几点:一、个性化原则承认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发展个性。班排第一名的学生,我情不自禁的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她乐观、阳光,我把我心爱的书籍、光盘借给她看,我还告诉她,世界上不仅有美丽的城市,还有许多美味的佳肴和奇特的风土人情,引爆她的求知欲,她更努力了,看着她背着书包那娇嫩的背影,送上我真诚的祝福:孩子,你一定会更优秀的!二、亲情化原则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和学生做朋友,给学生父母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平时下手,从细微处入手,平时多关心他们,及时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帮助,多找时间和他们沟通交流。帮助解决他们表现出来各方面的困惑,让他们慢慢接受我,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信任我。对于刚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变得内向、不善言辞,有些心里话或小秘密他们会告诉好朋友,却不想向家长、老师诉说,我要走进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的小班里就有一名学生她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生活中,父爱和母爱是任何爱都代替不了的,听见同学们在谈起自己的家庭时,她那充满忧郁的眼睛里,渴望着亲情、渴望着爱,每次上课我都会特别关注她,说话很少,表情很淡定,课间的时候我主动来到她身边,“你的头发好香呀!”“我觉得你穿粉色的衣服很漂亮。”“你的脸上怎么长痘痘了,吃小零食了吗?再吃就不漂亮了。”。。。。。。。渐渐地,放学她会和我一起回家,课间称我不注意的时候,她会偷偷地把‘糖果’塞进我口袋里,甚至她还会主动问我说,“老师,你家孩子几个月了?”“你晚上哄孩子,白天要上班,你累吗?”我会顺手推舟的告诉她:“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都倾注了父母全部的爱。”接触的时间长了,她似乎什么都懂了,什么都明白了。看到她眼睛里流露出的自信,看到她脸上泛起的微笑,我欣慰的告诉我自己:“我已经占据了她内心的一部分。”孩子是明天的希望,而我们则是托起希望的人。他们的成功便是我们的成功,凝结着我们努力的汗水。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完成我们未能完成愿望。我们任重而道远,我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但我也相信在紫荆实验学校这片天空里,我们定能绽放出自己绚烂的生命之花。2014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