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习目标】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学习重难点】重点: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难点:对斯大林模式其本特点及成因的认识【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斯大林选集》下卷材料二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三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农民对立情绪严重,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苏联大约饿死1000万人。——《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思考,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途径是怎样的?为什么?(3分)(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苏联的工业化途径有何不同。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分)(4)结合上述材料和教材所学知识,怎样评价苏联的工业化?(4分)【合作探究二】材料一苏联农业集体化宣传海报材料二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农业集体化期间的过激口号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农业集体化期间的经济状况材料三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根据材料一和教材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4分)(2)材料二反映了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4分)(3)结合材料三的分析,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斯大林模式有哪些特点?2、怎样评价斯大林模式?【合作探究三】比较苏联、英国和中国不同的发展模式【课堂练习】1.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2.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3.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4.1932年以前,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未超过1913年的水平,而且1930年后有所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①经济制度不利于农业生产②农业集体化中的失误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④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④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