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常兴中心校崔倩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最大难题就是习作指导,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特别强调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由此可见,三年级习作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重在让学生无话不说,有话可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一、创设情景,交代写法,引导写作。三年级学生从二年级写几句话过渡到写一段话,从以看图写话为主过渡到联系自己的实际写话,这过程比较艰难,很多时候学生都感到为难。为此,老师就要注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写作,重在教给学生观察与写作的方法。在写《观察日记一则》时,我原来是让学生自我发挥,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可是在检查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写不出几句话,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由此我也发现其实是学生不知观察的方法,不知写作的顺序。为此,我便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再说话,最后写。我根据学生好玩的年龄特征,让学生进行了吹泡泡活动,并在活动开始之前向他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小组内分工,每人都要有观察或记录的任务;(2)注意怎样吹的(动作);(3)注意观察泡泡的形状、大小、颜色;(4)观察全班同学的表情以及当时的气氛;(6)发挥你的想象,想象泡泡会飞到哪里。布置完后,便让学生尽情地吹了。在学生吹的时候,我还把当时的情形用数码相机拍了下来。接着,我便引导学生说话,由于在观察时注意了观察点,而且学生刚刚玩过,再加上我用电教平台再现他们活动的情景,因此,学生们都踊跃发言,畅谈自己观察的收获:有的同学说自己看到的泡泡像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有的同学说自己看到的泡泡五颜六色,有的学生说泡泡飞到妈妈的脸上,为辛勤的妈妈送上清凉……同学们说的都是那么实际,想象的又是多么的丰富。在他们畅所欲言的时候,我让他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一下子,人人动笔,往常咬笔头的现象不见了。后来批改的时候,发现这一次作文,学生写的比原来进步多了。而且,学生还学到了观察的方法。其实创设情景并不难,只要老师化点心思而已。二、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大量阅读,注意积累”的兴趣。在第一点“创设情境,引导写作”中,我重视的是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可是,教学经验告诉我,只有方法还不行,很多时候学生词汇贫乏,不知怎样才能写具体。面对学生存在的这一普遍现象,我知道只有做到“大量阅读,注意积累”才能解决。因此,我从各个方面,各个渠道来指导学生阅读。(1)从童话入手,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童话,以它的内容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有趣吸引着每一个小孩子,每个小孩都喜欢看,三年级学生也不例外。如果让学生看各类作文书,学生兴趣不大,走马观花,“水过鸭背”,甚至产生厌倦感,但是,如果让学生看童话书,学生是百看不厌的。由于有兴趣,学生不但爱看,还在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描写手法。如人物外貌的描写,人物语言的描写,心理描写等等。而这些描写手法靠老师去教是不够的,还要学生领悟,所以,看童话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三年级上学期里,每个星期六我都要求学生到书店,书摊,图书馆去看至少半天的童话故事。学生对这一学习任务非常乐意完成,开始还要我布置,后来,就成了习惯,就算我忘记布置了,他们也会自觉地去看。(2)师生共同看书,交流看书感受。我们要求学生多看书,但我们自己却把书放在一边,这样,老师没起到榜样作用,没法和学生身同感受,开展读书活动就很难成功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从每周的语文课里拿出一节来,师生共同看书。每人都静静地看,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互相问问。而我呢,边看边指导他们怎样在书上作批注,引导他们体会那些优美词句,有时个别指导,有时让个别学生在班上交流读书感受,有时我自己也把自己看到的有趣的、好笑的、体会深刻的内容与同学们分享。就这样,这一节读书课,成了我和学生们互相学习的阵地。而我的做法,也起到了榜样作用,只要有谁在讲话了,旁边的同学就会说:“你看老师多认真,你别吵了。”这真是“润物细无声”。(3)做好阅读积累记录。我们要求学生大量阅读,目的是让他们的词汇丰富些,使写出的文章具体些,生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