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有人说“只要是爱好的事,做一天好像才过了一小时,不感兴趣的事,做一个小时像过了一天。”我觉得这话一点不假,兴趣爱好是做任何事的动力。好的兴趣爱好可以影响一生,成就一生;不良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就显得至关重要和必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了解他们心里想什么,想做什么,不能以大人的意志为转移。很多家长和老师,忽视了孩子的心里需求和心理企盼,将大人的喜好强加于学生。比如孩子永远是好奇的,看到有耍猴戏的,很想去瞅瞅,而父母说,“有啥好看的?走!”孩子在大人面前,永远是弱势群体。大人一般根据自己的时间分配、工作需要、生活交际等来安排自己的事情,认为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孩子可以像包袱一样这放那放,孩子的时间链条可以任意割断。大人只要知道这个时间段孩子在哪儿,是安全的就OK了。以大人的兴趣爱好代替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为了看时装展,当妈的可以把带孩子上动物园的许诺肥皂泡一样吹掉;孩子想要这个颜色的衣服,妈妈马上说,这个不好看。孩子想知道玩具为什么会动、电筒为什么能发光而拆了一地,家长马上训斥,“不像话,才买的就搞坏了,不收拾屋子还摆摊子,以后不给你买了!”而抹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毁掉了一个个爱迪生。看过一篇报道,很多孩子是毁在家长的嘴上所以,家长要慎用、善用、管好自己的嘴,要让自己的嘴成为引导孩子发展兴趣的助推器而不是降温的冰块,甚至扼杀的刀子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做好必要的引导。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通过观察、模仿来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好的行为,他学,不好的行为,他也在学。比如吸烟,他看着潇洒,就学上了,根本不知道吸烟对身体的危害。再则,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舞蹈好看,想学;钢琴好听,想弹;画画有趣,想涂;天文很神奇,想了解,兴趣爱好一大堆,不知道自己最喜欢什么。所以,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家长和老师,就要善于观察,用“火眼金睛”,通过平时的上课、活动、谈话、发言、作业、作文、日记、课余时间的分配等渠道,发现、甄别每个学生的“所长和所好”,在评语中、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加以鼓励、肯定和引导,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使其对自己的“所长和所好”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出更多的专家和学者,达到“以教育成就自己”的目的。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因地制宜。城市学校的学生,有很大的活动空间,有很多可以游玩、参观、学习的地方,比如少年宫、各种特长培训班、科技馆、动物园、游乐园等。而农村学生呢?专业老师缺乏、活动场地有限、没有多少供学生参观学习的地方,怎么发展学生的兴趣嘛。其实,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讲究条件,不讲究地点,完全可以因地制宜。例如,平对科普方面感兴趣,老师可以引导他观察蚂蚁,蚂蚁在农村随处都是。观察它们怎样列队、怎样搬运食物、和下雨的关系、观察外形、了解内部构造等。为培训学生的观察能力,敏在教室里养蝌蚪,观察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过程。华自制太阳钟,来确定每天的大致时间……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每个教师的特长,开办绘画小组、器乐小组、象棋小组、声乐小组、阅读小组、写作小组、科普小组、社会调查活动小组、小记者培训班等。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和老师要做好言传身教。孩子接触得最多的是家长和老师,所以,家长和老师有什么长处,就应该尽情地在孩子面前呈现出来。比如长于舞蹈、体育的,常带孩子到训练场所感受;爱好文学的,让孩子做自己的第一阅读人;在实验室工作的,带孩子去看看实验的过程;爱好画画的,常带孩子去写生;会器乐的,就常在孩子面前显摆显摆。这样来感染、熏陶、浸润孩子,从而激发他想学、要学的冲动和愿望,达到发展其兴趣爱好的目的。总之,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不能喊口号,应该务实,重在做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专家,而重在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是我们做老师和家长必须清醒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