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四单元《用冰取火》课时:两课时电子教案: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用冰取火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从而感受探险队员的智慧、顽强的品质与不放弃的精神,懂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道理。教学重点1.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2.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与智慧,懂得遇到困难要运用知识与智慧去解决的道理。教学难点体会探险队员的智慧、顽强的品质与不放弃的精神。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重点句)学生:查找有关南极的资料,观察凸透镜,了解相关知识。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入新课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慧”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用冰取火》,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用冰怎么能取火?为什么用冰取火?怎样拥冰取火?……)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相信爱思考的你们一定能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二、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齐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3、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体会火的重要作用。三、初读感知——读识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自读提示(一)(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标出自然段序号。(3)读完课文后,回想一下课文内容,试着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谁)(干什么)。2、检测(1)、读准下列词语白昼几乎抵抗孤岛踪影茫茫焦点恢复威胁赐给徘徊摩挲一缕青烟一筹莫展束手无策(2)、同桌互读课文。(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小结。附:易考易错题。加一加,成新字。回+()=()寿+()=()区+()=()非+()=()色+()=()灰+()=()第二课时一、激趣过渡,理解课文——读议出示自学提示(二),自读理解自学提示(二)二、学习第1-----3自然段1、默读1——3自然段,(1)用“——”画出表现南极洲环境恶劣的句子。(2)体会火的重要作用,用“﹏﹏”画出具体的句子。2、小结。三、学习第5-----7自然段1、默读5——7自然段,思考:当大家绝望的时候,那个年轻队员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做的?2、展示交流(1)理解取火原因(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指导学生读,一句比一句感情强烈,读出排比的气势。理解火的重要性。(3)此时,大家什么表现?“探险队员们陷入了绝望之中,一筹莫展。”说说你对“一筹莫展”的理解。(4)那个年轻队员是怎么想的?指读:“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束手无策”是什么意思?想想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不能束手无策,等待死神的到来。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位探险队员没有绝望,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坐以待毙的坚强意志,指导学生通过读表达出这种精神。(5)他是怎么做的?出示:他取了一块冰,用小刀轻轻地刮,用温暖的双手不断地摩挲,慢慢地,做成了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镜”。引导学生通过“取、刮、摩挲”三个动作词明白先写做“冰透镜”的材料,再写做的工具,最后写做的过程,学习叙述的条理性,与“语文天地”中的第三题教学进行整合。这样的“冰透镜”能取到火吗?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出示“小资料”,)聚焦取火当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光线会聚在一个焦点上,从而使热量集中到这个焦点上。如果在焦点处放些易燃品,易燃品就会燃烧起来。原来,“用冰取火”是有科学道理的。看到他们终于取火成功,你的心情怎样?四、学习第8自然段1、齐读第8自然段(1)探险队员的心情怎样?课文中那个词语可以概括这种心情?——欢呼、跳跃(相机看插图)(2)课文第三自然段告诉我们没有火是多么可怕,这一自然段又展示了探险队员们得到火是多么兴奋,可见“火”多么重要2、男女分读,再次体会火的重要作用。五、总结提升1、孩子们,年轻的探险队员用这样的方法取火是利用了科学知识,可是作为一名探险队员肯定都有这方面的知识,为什么只有这名队员想出了“用冰取火”的办法,而其他的队员都没想到呢?——引导学生明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