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山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教学要求:1.会认双横线中的“径”字。2.有感情地朗读故事,背诵古诗。3.在反复吟诵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丽画面,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识字、诵读古诗。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古诗大意,诵读中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图画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诗题。1、背诵描写山景的古诗。2、今天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山中行走一番,板书诗题。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出示字卡“径”,正音、说说识记方法,理解字义。3指名读古诗,生评价。4.男女生赛读5.齐读全诗。三、再读想象,理解古诗。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默读古诗,用——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2.学生默读圈划。3指名交流,师相机板画:寒山,石径、白云、人家4诗人在山中远远看到了这些美景,那我们来读读吧!指导朗读前两行古诗。5看板画,理解诗句前两行,指名说。6诗人在山中行走,近处又看到了哪些景物呢?7理解后两行古诗,指名交流。8这美丽的枫林,诗人喜欢吗?你从哪个字感受到诗人喜爱这片枫林?指名交流。9诗人难以抑制自己的喜爱之情,于是写下来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齐读古诗。四、熟读成诵,吟唱古诗。1、老师配乐范读古诗。2、生自由读古诗,读出自己的理解。3、指名读古诗。4、古诗新唱。第一遍听,第二遍带动作边吟唱边律动。五、为画题诗,或诗配画。1.拿出画纸,请你给古诗配上一幅画,或者给这幅山林秋景图题上一首诗。2.学生为画题诗,或诗配画,老师黑板上板书整首诗。3.展示作品,点评。六、拓展古诗、学法迁移。1、出示描写四季的古诗各两首,生自由读。2、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读古诗、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抓住关键字体会诗人的感情)板书设计: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教学反思:这次的仿名师汇报课,我纠结了两个星期。刚开始,我打算仿照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教师的《黄山奇松》一课来上。由于我教的是二年级,如果上这一课的话,就要用五年级的孩子上。有老师跟我说,仿名师,并不是将大师的课全盘照搬,而是在自己的课上体现大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于是,我就改上本年级的《青蛙卖泥塘》一课。备好课后,我在年级组内交流了自己的想法,结果大家都觉得这篇文章,我体现不出多少学名师的收获,必须重新选课。再次翻看千课万人的学习笔记,不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课,不论是上课还是报告,都谈到了古诗吟诵。特级老师孙双金的《李白与月亮》的古诗教学,涵盖的内容广,一节课学了多首与月亮有关的古诗;陈琴老师的《青月案元夕》中的古诗吟唱颇具韵味;清华附小的张老师的《咏鹅》,将音乐课与语文课有机整合。秦老师的古诗新唱,让人记忆犹新。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上古诗。教学中,做得比较好的方面:1、课前背诵写山景的古诗,课后又有描写一年四季的写景诗,达到了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以一篇带多篇,有效增加了学生的积累,丰富了自身的文化积淀。2、将本首古诗的学法延伸到古诗《枫桥夜泊》中,让学生通过读诗句、找景物、抓关键字体会诗人的感情。3、利用简笔画,帮助想象意境:《山行》一诗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我就在学生初步交流理解诗意时,根据学生回答来画简笔画,一座高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画一座高山,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头。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