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一.说教材作用和地位这节课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1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人体的能量供应之后,针对人体代谢废物是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与前面所学的知识联系紧密。让学生了解肾脏的结构和泌尿系统组成结构,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并为本章第2节学习《人体废物的排出》和高中生物阶段水、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奠定了基础,它在教材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学情十四五岁的学生对自身生理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且学生通过前几章知识的学习,也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自主学习,进行讨论,推理,阐述自己观点,但是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虽然关于尿液他们并不陌生,但对于泌尿系统中肾脏的结构特别是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理解起来也并不容易。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一)教学目标基于新课标要求和学生情况分析,确定本节课主要达到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能说出泌尿系统组成的各个器官及其功能;了解肾脏的结构,包括肾单位的结构及其血管的分布特点。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片、模型的观察和老师及时的设疑以及学生分组实验完成表格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大胆猜想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泌尿系统组成、肾的结构包括肾单位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重、难点由于本节主要内容和第2节《人体废物的排出》的基础都是肾的结构,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结构单位,结构较复杂和抽象。重点:肾的结构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四.说教学策略考虑到七年级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本课内容较复杂,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法和学法如下:1.教法设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如泌尿系统各个组成的功能);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和肾单位模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验分组完成表格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讲授归纳;当堂总结巩固。2.学法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和模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探究法:利用我事先准备好的表格,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原理。五.说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泌尿系统》、实验表格、肾单位模型。根据对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情的分析,综合考虑,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一)设疑入新课(2~3min)据统计,人的一生当中进食大约60吨,喝水大约80吨,这么多物质是否都堆积在我们身上呢?(让学生回忆上节课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引导学生回答: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尿液是怎样形成和排出的呢?弄清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二)新课内容(30~32min)a.自主学习大胆猜测1、泌尿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2、它们在人体内的具体位置?3、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4、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吗b.合作探究实验课题观察肾脏实验目标认识肾脏的外形和结构实验器材或药品动物肾脏、解剖盘、解剖刀、镊子、放大镜、解剖剪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一、观察肾脏的外形,找出肾门;二、观察与肾脏相连的三根管子,找出这三根管子的名称。三、观察图11---2,肾脏内部结构;四、找出肾脏里面的空腔,说出它的名称肾脏是椭圆形的,中间凹陷的部位叫做()。剖开里面有个空腔,它是(),剖面周围颜色较深,这个部位是(),中间颜色较浅,这个部位是()。实验结论肾脏的结构包括肾门、肾盂、皮质和髓质。与之连接的管子分别是()、()和()。老师设问:观察图11—4,为什么皮质部分颜色比髓质部分颜色深???c.观察图11--3,根据课本相关内容,分组讨论如下问题,最后教师讲解1、肾脏中形成尿液的结构单位是什么?2、每一个肾单位主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3、肾小球的实质是什么“球”?两边连接的是什么血管?4、在肾单位中,尿液的通道与血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