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作文教学又是小学语文这门基础学科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作文就是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它是学生思想认识,生活经验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所谓观察能力即一个人观察事物的能力,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正确地了解事物,认识事物,在写作时有东西可写,必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多看、细看、有目的、有步骤地看。观察事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要“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归事物进行整体的、全面的观察,以获取事物的整体形象。所谓点就是对组成这一事物的各个部分进行细致的观察,注意不要遗漏任何细微末节。2、抓住事物的主要部分观察是不能平均用力,要注意把观察的重点放在事物的主要部分,比如观察一个人,就应该着重观察他(她)做什么、怎么做、说些什么;再如观察一个建筑群,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观察他的核心建筑主体工程方面。3、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什么是特点?就是这个事物所特有的,而其他事物所没有的东西。比如我们到田野或郊外去寻找秋天的足迹,那么就要抓住那些能表现秋天到来的事物进行观察:地上的小草枯黄了吗?树叶黄了没有?枫叶红了没有?秋菊干了没有?庄稼收割了吗?还有,气候有什么变化?人们的衣着有些什么变化?因为这些事物最能体现秋天到来的信息,一定要仔细观察。4、要勤动恼,多思考仔细观察,既要仔细“观”,还要“察”。不仅要看、还要听、闻、触摸、查询,尤其要多动脑筋想,既要看到事物是什么样的,还要弄清他为什么是这样子。就拿观察秋天来说,你到田野寻找秋天,在观察的同时还得仔细想一想:这些事物在秋天有什么特点,与春、夏、冬各季节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经过这样深入地思考,才能把握住秋天的本质,将秋天田野的特点明显而生动地写出来,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发展观察能力。二、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思维能力即人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事物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在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观察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可结合具体内容并根据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整理,然后在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使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1、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用于写作,就是要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因此要让学生写一些争论性的文章,适时组织学生对某个问题、某件事情、某个观点展开广泛争论,深入思考,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重要方法。所以,写争论性的作文不仅能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2、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地变换主题,培养学生发挥思维的能力教材中有些课文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及意味深长的告戒,学生学习后心中有许多话想诉说,适时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满足学生急于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愿望。往往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奇特、新颖的选材,能够写出生动、形象、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三、注重想象能力的培养把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先导,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提高学生的写作都十分有益。爱因斯坦就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可见,作文教学与想象力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作文教学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时就会思路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1、多积累生活素材,丰富记忆表象,扩大想象空间忆表象是想象的原料,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有各种贵重金属作为原料一样,而生活中的素材正是想象中的“各种金属原料”,鲁班从丝茅草割手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等等事例不正说明了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吗?离开这个源泉,离开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日新月异的。同理,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即:“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想象力中千个学生就允许有一千份不同的生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