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园和家长沟通的几种方式孩子在幼儿期,影响其最大的是家庭,家园共育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生成适宜于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规程》第四十八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较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教师如何和家长沟通就成了班级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想,与家长沟通不要只限于单一的交谈或电访,这有时也可能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应采取多渠道多样化的沟通方式,让家长更好的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园情况。一)善于利用来园离园活动的时间建构家庭支持系统。早晨送孩子来园后总是匆匆忙忙的离去,可是有时也有家长逗留在教室门口,这其实是给了教师一个信号:有事要交代老师。碰到类似情况时,教师要主动迎上前去询问,让家长感到教师的主动负责和关怀。这样比家长拉住老师将要亲切许多,同时也会增进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感情。另外,离远活动更是一个交流沟通的契机。把孩子一天中突出的一些表现告知家长,即便是说到孩子的不足,也要先肯定他的一些进步在玩转地提建议,让家长有个接受过程。主动的去和家长聊孩子的发展,一定会让家长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教师关心和关注到了她的孩子。二)通过集体形式进行家长工作1、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幼儿园向家长宣传教育科学知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有效形式,我园每学期都会根据各班级需要召开几次家长会和一次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报告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幼儿生活、成长情况,并请家长参加全园或班里组织的重要活动。成功的家长会有助于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建立一种“理解、信任、目标一致”的合作关系,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对幼儿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对家园双方都是有意义的。2、“开放日”活动家长开放日是幼儿园在特定的时间段,允许家长进入幼儿园,来感受和了解自己孩子的日常学习及生活情况。这是难得的近距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机会。例如:在我园开展“开放日”活动的时间里,家长从早上入园伊始,一直和孩子一起沉浸在幼儿园快乐的时光中。观察孩子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有没有和小朋友们和谐相处、都学会了些什么等,尤其是每天上午一个小时的区域活动时间,总是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像这样的活动给家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家长亲自寻找答案,让他们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和老师沟通,与自己的孩子对话,了解幼教工作,了解孩子的生活。3、家长通讯家长通讯是通过互联网、校讯通、板报、墙报、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内容,幼儿园大门内设一组宣传栏,每周更换1次内容。刊载短文,张贴照片,推荐儿童读物等。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家长获取科学育儿经验的途径越来越多,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群在班级设置交流空间,家长有事要告诉教师或想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可以在“交流空间”发帖,教师看后可直接回复。一个小小的帖子,沟通了家长和教师的心,促进了大家共同交流探索培养教育孩子的方法。4、开展亲子活动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之间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例如亲子运动会。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遮掩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受的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三)教师主动走进孩子的家庭家访是教师与教师沟通的重要桥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般来说。新生入园之前的情况摸底家访、幼儿发生偶发事件后的沟通家访、幼儿升入高一年龄班后的家访都是非常必要的。四)个别交谈在做好面向全体沟通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与个别家长沟通。一般可以采用来访接待、个别咨询、电话手机、便条、家园联系册等形式与个别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因此教师与家长要经常沟通交流,以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让家长明确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