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渭滨区金陵小学安艳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时、分、秒”一单元中“时、分的认识”一课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1分。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3、通过具体情境,培养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和良好习惯。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感知时、分之间的关系。教学思路:为了落实新课标,较好地突破难点,体现重点内容,设计教学时,我力求做到以下几方面:一、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新课标提倡学生合作学习,但也不能忽视独立思考的重要作用。必要的独立思考,更能使学生体验到自我,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适时的合作学习又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节课设计中,二者有机相结合,力求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认识钟面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了四个题目,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小闹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同时又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和其它同学合作。又如:让学生在钟表上拨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时,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说一说,拨一拨,然后再小组内交流等。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如果不借助直观教具,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为了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尝试,探究,教学中,我安排每个学生自带小闹钟,用“拨一拨,说一说”这样的教学环节贯穿全课。如:在学生研究钟面,认识时与分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在钟表上拨一拨、数一数,感知时与分的关系,当学生对时与分有了初步的了解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我又安排“你说我拨”的小游戏及“拨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熟练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并能正确读写。三、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体验数学的价值数学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时间单位时与分,是我们生活中每天必用的数学知识,因此应以生活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努力学习数学的热情。如:教学中,我让学生带来自己的闹钟,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爱不释手,乐于研究,同时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更利于学生学习使用。又如:让学生结合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拨一拨,说一说。学生在拨与说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了时间单位时与分,学会了认读时间,同时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要合理安排时间,实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四、创设情境,进行思想教育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科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课堂教学潜藏着更为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本节课设计中,我利用“聂海胜,费俊龙乘神州六号”登上太空一事迹引入新课,同时也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为祖国自豪的爱国主义教育。又如“在拨出自己的一天作息时间”这一时间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一天,并教育学生遵守和珍惜时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电脑出示神舟六号登陆图)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图上这两个人吗?他们是干什么的?生: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知道的。师: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聂海胜、费俊龙两位宇航员乘“神舟六号”飞上蓝天,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成功登陆。这是中国第二次航天载人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已成为航天大国,请同学们为中国骄傲的鼓掌。2、引入课题。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要确定好时间,像宇航员上天这样的高科技事件,更要确定好准确的时间,从今天开始我们共同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这节课重点认识时、分。(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实物认识时、分。师: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心爱的闹钟,仔细研究你的小闹钟,数一数、拨一拨,回答下面问题,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商量。(出示探究题目)〈1〉、钟面上有__个大格,__个小格。〈2〉、时针走一大格是__时。〈3〉、分针走1小格是__分,走1大格是__分。〈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__圈。(1)学生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