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VIP免费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_第1页
1/2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_第2页
2/2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这是一本让我感动的书,让我内疚的书,让我警醒的书,因为我既是家长又是老师,在读这本书以前我自认为自己是个优秀的爸爸和尽职尽责的老师,可读完这本书,才发现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善于发现与思考的人,作者李跃对生活的那些感受在过去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也或多或少的都感受过,甚至去仔细的思考过,但都是想过就算了,却从来没有用心的去记录它,更别提用情去滋养它、用爱去升华它,所以看到这些实例更让我产生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共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禁萌生了丝丝酸楚和歉意,因为正是孩子的父母,以及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剥夺着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教育观念、错误的教育方法使得我们的孩子开始变得不再幸福,取而代之的是无助、恐惧、孤独、愤怒。这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状态!最让我陷入深思久久无法自拔的是书中的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我认为还应加上一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暴力之中、地狱之中的话,他就会成为魔鬼。”批评、敌意、恐惧、怜悯、讽刺、妒忌、耻辱、暴力,这八种环境我们有没有为自己的孩子或是学生有意或无意的创设出来呢?肯定有的并且是很多次,但更可耻的是我们一直以为这是为了孩子与学生好。我们是真的不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吗?或是为了省力一些、为了轻松一些、或学生的分数高一些,就武断的采取了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粗暴的方法呢?还美其名曰,师范学校所学到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太理想化,我现在用的是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而总结出来教学方法,简单,直接、高效。……我们到底是工人还是教师啊!我也工作十一年了,在我教的这么多的学生中有没有因为我的原因而学会了谴责、争斗、忧虑、自责、害羞、妒忌、与负罪感呢?肯定有的。老师在这里真挚的说一句“对不起”。生活是美好的,感受下金色而温暖的阳光、抚摸一下嫩绿而柔软的草地,忘记老师带给你的那些不愉快吧。祝愿你们幸福。孩子的心仿如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一开始是没有棱角的,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这张白纸上按照自己的意愿画上一个方框后,从此它就成了一个永恒的矩形,这时,除了在方框中发挥定格的形态外,再也没有其他发挥的余地了。这是教育的失败!我们应该将心比心,使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拉成平行线,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洞悉孩子真正要什么、想什么,顺着孩子的意愿,善意引导,用心去赏识孩子的对与错,走进孩子的心灵,正确引导孩子逐步走向成熟,才能使孩子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中以不变应万变,茁壮幸福地成长,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使我的灵魂受到洗礼。就像在一面光洁的镜子前观照自己,提醒并鞭策着我去努力做一位好老爸,好老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