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生成的高中数学动态课堂教学策略丹阳市第五中学景跃军摘要:问题探究教学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将凝结于教材中的科学活动过程展开,以“问题”的形式揭开数学完善的面纱,充分暴露数学发现、数学创造的过程。本文基于问题生成的视角,并结合相关案例,探讨了高中数学实施动态课堂教学的策略。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生成教学策略一、引言:当今社会,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和日常生活中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谷超豪先生写道“现代高科技的核心就是数学,数学已成为人类理性文明高度的结晶”.因此数学学科是我国高中教育中的重点之一.由于数学学科的理性特点和我国应试教育的强度难度,普遍学生觉得数学学科令人望而生畏,真正热爱数学且学好用好数学的学生比例教少[1]。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产生是从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开始的。哈尔莫斯(P·R·Halmos)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成为学科之后,仍然有着突出的以问题为核心的特征[2]。数学课堂教学究竟应该带给学生什么?每位教师心中都有一个答案——知识、技能、方法、兴趣、能力、态度、习惯、精神……但是,有多少教师真正做到了?很久以来,受到经济、科技和观念的制约,我国的数学教学一直沿用粉笔+黑板的讲授式教学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幅度地增加课堂知识含量,适合大班教学;缺点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知识与能力相脱节。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终身学习理念渐渐深入人心,人们再也不能期望在学校就能获得足够其享用一生的知识,因此能力的培养远比知识的掌握更加重要,讲授式教学法越发显出其单一落后的一面。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让课堂充满一种开放的、自由探究的理性精神,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要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正是以问题决为中心,以任务驱动、问题探究作为学习活动的主线,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问题探究教学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将凝结于教材中的科学活动过程展开,使知识由静返动、由表及里,把演绎体系背后存在的大量的丰富内容挖掘出来,以“问题”的形式揭开数学完善的面纱,充分暴露数学发现、数学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中学到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享受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4]。二、高中数学课堂动态教学策略:1、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结果课堂气氛不活跃,效率低"事实上,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自觉地进人学习状态"师生双方感情的交流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理解之上的"平等和谐的氛围会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舒适"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学生的不正确回答往往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要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可以信赖的"教师要协助数学课堂和谐气氛的形成,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创设情境、设计问题[5]。2、创设情境、设计问题:1问题情境是先导、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根据课程的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这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前提。3、选择好的教学问题:教师平时要重视对“好”的数学问题的收集整理,并鼓励提倡学生也这样做。只有储存大量“好”的数学问题,才能保证选择出来所需要的问题,为问答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奠定一定的基础。一般认为“好”的数学问题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很强的探索性。数学家波利亚指出:“我们这里所指的问题,不仅是寻常的,而且还要求人们有某种独立的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造精神。”这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也就是说,应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从而就不应该是所谓的“偏问”和“怪问”[6]。三、案例分析:对于一道综合题来说,学生并不是一点都不会的,其中的一些基础知识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