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李林中学刘鑫阳教学设计思想1.社会学科的综合不仅仅局限于学科内的综合,还应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本课内容涉及地理、思政等相关内容,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拓宽知识面。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采用竞赛法、讨论法、比较法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现代教学思想重视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感染力,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教学目标1.学习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2.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因素,学会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把握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3.通过评价哥伦布,培养以历史的眼光、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知道新航路的开辟,一方面使全球联系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使欧洲殖民者加紧殖民掠夺。重点与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难点:评价哥伦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竞赛用白板、帆船印章、记号笔.教学过程(说明)本节课采用分组比赛的方法,凡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可为本组争得一艘小帆船,最后以小帆船的多少决定名次。(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老师这里有两只鸡蛋,你们有没有办法使鸡蛋小头朝下,在桌上立起来呢?请两位同学上来试一试(一男一女)。(表扬学生创新的思维)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不破不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回答,如不能回答或不全面,由老师解答、补充)这与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有关。我们知道,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首航归来,他成了英雄,人们为他举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欢迎宴会。一次宴会上,忽然有人高声叫道:“我看这件事情不值得这样庆祝,大陆是地球上本来就有的,并非哥伦布创造的,他只不过坐着船往西走,再往西走,碰上了这块大陆而已,其实只要坐船1一直往西走,谁都会有这项发现的。”宴会上顿时鸦雀无声,这时,哥伦布笑着站了起来说:“这位先生讲的似乎很对,其实不然,我们不妨一试。”说着,他顺手抓起桌上放着的熟鸡蛋,请大家在桌上立鸡蛋,当时竟无一人想出办法。最后,哥伦布做到了,如同刚才同学们所做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这件事情上,你有何感悟呢?(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过渡。)世界上的一些发现和发明,在一些人看来都是再简单不过的:但是,请你们记住,那总是在发现者或发明者指出应该怎么做之后,而发现、发明的过程,则充满了艰辛、挫折与失败。“新大陆”的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也是如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追寻当年开辟新航路的艰辛历程。(新课教学)一、新航路开辟的含义。出示葡萄牙里斯本的地理大发现纪念碑图片,阐述新航路的开辟的概念: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又称“地理大发现”,它指从西欧穿过大西洋到美洲,进而横渡太平洋完成环球航行和从西欧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到达东方的路线。二、介绍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等航海家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引子)在新航路的开辟过程中,无数航海家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其中四位卓有成效的航海家是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为了纪念当年新航路开辟的成功,欧洲环球旅行社派出四位资深导游,各带一个旅行团,探寻四位航海家的足迹。我们四个大组就是四个旅行团,出发前,先请四位导游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航海家当年的艰辛历程。(每组请出一位事先准备好的同学当导游,上台依次解说。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并动画演示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四位航海家的图片以及到达地点。)(过渡)感谢四位导游的精彩解说让我们对新航路开辟的历程有了大致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填表。注意:四个旅行团分别填自己要探寻的航线情况,三个问题(支持国家、探险家、到达地点)请三位成员回答,导游不能回答。启航时间支持国家探险家到达地点1487年葡萄牙迪亚士非洲西南端好望角1492年西班牙哥伦布(4次)美洲1497年葡萄牙达·伽马印度西海岸21519年西班牙麦哲伦环球首航的成功(表扬)我们四个旅行团都圆满结束了航程。下面请同学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