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建筑与基督教建筑艺术公元前3000年前后,生活在爱琴海群岛上的人们创造的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先声,直到公元前9世纪,真正的希腊本土文明才开始发展。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美术达到了鼎盛。成为后世古典美术的楷模。希腊美术的辉煌成就植根于深刻的人本主义精神,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公元前5世纪以后,随着领土扩张,希腊文化被传播到埃及,地中海岛屿和小亚细亚地区,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流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希腊的优美建筑。古希腊建筑固定格式称之为“柱式”,基本上是三种主要柱式:1.多利克柱式:朴素挺拔。无柱基,柱身粗壮,向上逐渐缩小,刻有凹糟,糟之间为棱角,在阳光下,柱身因此产生明朗的起伏转换及阴影效果,使建筑物与天空平面分开。柱头无装饰,是一圆盘形柱颈。2.爱奥尼亚柱式:匀称轻巧,有柱基,柱身细长,上下变化不显著,凹糟较深,糟之间无棱角。柱头为涡卷形装饰,卷下饰以图案。3.科林斯柱式:由爱奥尼亚式演变而来,所不同者柱头较高,呈花篮形,有更多的装饰。雅典卫城帕提侬神庙图中的帕提侬神庙是象征着希腊精神的重要建筑,约建于公元前450年,结构云称,比例合理,达到了视觉感受与理性逻辑的完美平衡。神庙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外形为希腊多利安式。檐壁及山花上有精美的浮雕。殿堂中原有菲迪亚斯用黄金和象牙雕刻的雅典娜像。雅典列雪格拉得音乐纪念亭这种建筑是古希腊供陈列体育或歌唱比赛所获奖品的独立的纪念性建筑物。因此也称为“雅典得奖纪念碑”。从公元前4世纪起,这类纪念性建筑开始兴起,这是仅留存的一座。亭子基部是29米见方,高477米基座;基座上立着高65米的实心圆形亭子;亭子四周有6根倚柱。顶部是由一块完整大理石雕成的圆穹顶,安放奖品;檐壁有浮雕。亭子的构图特色体现了一个法则,即基座和亭子各有完整的台和檐部,各部分形成对比:基座的简洁厚重与亭子的华丽轻巧形成的对比产生稳定与优美感。埃皮道罗斯剧场这个巨大露天剧场是希腊古典建筑艺术的最大成就之一。埃皮道罗斯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沿海的一个城邦。公元前4世纪中期兴建了以最崇敬的医神阿斯枯拉庇乌斯神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这个露天大剧场。它的设计者是著名雕刻家波里克里托斯的儿子小波里克里托斯。古希腊剧场起源很早,基本造型是利用山坡地势,观众席逐排升高,呈半圆形,并有放射形的通道。表演区是位于剧场中心一块圆形平地,后面有化妆及存放道具用的建筑物。剧场不仅是娱乐场所,也是自由民集会的地方,因此规模巨大。托罗斯神殿:公元前4世纪建造,直径为13.5m,整体都由大理石构成。在起初的一二百年间,基督教是作为异教被政府(罗马帝国)禁止的,基督教信徒受到迫害,甚至被处死。直到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从而使基督教成为政府所允许的宗教。325年,尼西亚信经在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上通过,并成为基督教的最基础的原则,现在几乎所有的基督教教派都接受这一原则。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基督教开始迅速发展起来。而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筑式样。万神殿及其剖析图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杰作。万神殿的底平面直径为43.4米,与高度相等。万神殿下半部为空心圆柱形,从高度一半的地方开始,上半部为半球形的穹顶,穹顶的墙面厚度逐渐减小,其下方墙厚6米,与万神殿下半部墙壁等厚,到顶部则递减为1.5米。为使穹顶墙厚的递减更有利于万神殿整体建筑的稳固,万神殿穹顶内壁被整齐划分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凿凹陷,使墙厚的递减更为合理,增加了万神殿内部的美观性。万神殿装饰风格前后发生过很大变化。供奉诸神时期的描画神人大战的铜雕等大量装饰,在改为教堂后被大面积更替,原有的屋大维与阿戈利巴的雕像也已不在。万神殿内宽广空旷,无一根支柱,穹顶顶部开有直径9米的圆洞,这是整个万神殿内唯一的光源来源。巴黎圣母院著名教堂,它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