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孩子共成长在我还没从事语文教学之前,我很少看书,一直以为读书也没什么用,偶尔的读回书,也是言情、武侠之类的。自从我带这个班的语文课开始,使我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书读得太少了,知识面太狭窄了,有时会被孩子们问住。正是因为如此,让我下决心要多读书,更要让我的孩子们读书。班级中孩子们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阅读习惯也不尽相同,有一少部分孩子根本不爱读书,能把课文读好已经是最大的限度了。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读书有兴趣,从一年级开始我尝试了很多方法。开始,我在班级建立了读书角,让孩子们把自己看过的书写上名字捐出来,供大家读,放假的时候再带回去。孩子们非常踊跃的带来了好多书,每到周二的时候,读书角都会挤满人,孩子们读书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有的时候他们还会利用下课时间互相交流一下故事中有意思的片段。可是到了二年级,由于班级人数增多,没有了放图书的地方,因此图书角也就此夭折了。虽说没有了读书角,但是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并没有因此夭折。孩子们开始自发的换书看。其中也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个别孩子对别人的书不能保护好,所以有时孩子们会不愿意把书借给他。孩子们看书看得多了,懂得也就多了,有时他们会拿着书到我跟前,给我出一些脑筋急转弯、谜语,或者是有趣的片段让我来读,当我认真的和孩子有过交流之后,我发现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毫不掩饰的美。也正是因为孩子们的这种举动,让我加快了读书的步伐,进入了孩子们读书的行列。利用闲暇、课余时间我读了《狼王梦》、《一百条裙子》、《窗边的小豆豆》、《不一样的卡梅拉》、《开心男孩》、《斑羚飞度》等系列的书,并且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时还会用到故事中的情节,有时我也会在孩子们面前卖弄一下,看着孩子们那羡慕的眼神,也因此让我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每个班都会有成绩差,不爱学习的那么几个孩子,我们班就有这么几个。比如高原同学,在班级里他成绩差、不爱学习、每一篇课文他都不能流利的读下来,为了让他喜欢读书,在一次语文课上同学们展示读文的过程中,我故意挑了一段简单的,他肯定能读下来的话让他来读,他真的就读下来了。而且同学们在听了他读完之后,也露出了不一样的眼神,我抓住机会,肆意的表扬了他一番,(我提前把我儿子看过的书拿到了班级),并且让他下课的时候可以到前面任选一本书看,他的表情美美的,下了课就跑到前面来挑书。在他挑好之后我对他说:“高原,你今天表现太棒了,这本书你好好的看,我还没看过呢,你看完了好给老师讲讲书中讲的什么。”他非常有信心的点了点头,高兴的捧着书回去了。结果第二天晚上他就来到我的面前问我:“老师,我可以换一本书吗?”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没看,我就说:“看完了吗你就换?”他说看完了,于是我就饶有兴趣的、夸张的对他说:“这么快,快给我讲讲是什么故事啊?”于是他就简要的给我描述了一下内容,虽然他的语言不流利、先后顺序也没有衔接好,但是从他的话语中我真的听出了故事的内容,我摸了摸他的脑袋,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他高高兴兴的换了一本书回去了。可能是因为我对他的表扬,也可能是因为他自己真的在读书中体会到了乐趣,现在的语文课上,他敢于读课文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虽然进步不大,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更棒的。也正是因为其他同学看见了,高原可以从老师那里借书看,带动了班级里的其他孩子,他们都来向我借书看,但是我的书毕竟有限,于是我偷偷地和个别家家长取得了联系,特别是在家不爱读书的孩子的家长,让他们准备了书,我在班级当做奖品给孩子发回去,这样孩子们看书的积极性更高了。有的孩子还主动把自己看过的书偷偷的放在我这里,让我以老师的名义再借给同学们。除此之外,我还设计了读书卡,让家长对孩子每天的读书任务,进行如实的填写,读书卡我会每周收一次,对表现好的孩子进行发喜报的奖励,不但孩子们高兴,家长们也有了约束孩子的法宝。家长、孩子、老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相信我的孩子们在读书的道路上一定会越来越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