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课。重点探究的是各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各生物为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同时渗透了环境对生物的生长、生活习性等具有重要影响的相关知识。本课以列举的方法展开教学,以对具体生物的研究,从而揭示动植物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教学过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包括身体构造上的适应性和行为习性上的适应性);二是引发学生思考怎样运用生物的适应性。学情分析:本课紧接着第一课,学生通过对第一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不同生物所需要的不同生存环境,借此进一步了解他们适应环境的一些生存本领,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层次。生活中学生与动植物的接触也挺多,对它们的外形、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与它们建立了感情,这使得他们学习的兴趣大大的增加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表现积极主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适应环境的结果;知道一些动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动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能设计相关试验验证某种动植物的生存与环境的密切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尊重动植物适应性的意义;要爱护它们的生命,为它们创造赖以生存的环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通过对上节课《寻找生物的家园》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环境。而在这些环境里生活的动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逐渐形成有利于自己生存的本领的呢?这将是我们今天探究的问题。二、认识生物适应沙漠环境的生存本领(一)介绍植物——仙人掌1.出示准备的仙人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仙人掌的特点。说说这这种植物在外形和养植上有什么特点?2.质疑:仙人掌的叶子为什么长成这样的形状呢?(为了长期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3.分小组讨论、交流。4.课前的实验(连续一个月不给仙人掌浇水;三张湿纸巾,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卷包起来,放在窗台的塑料布上,一小后观察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证明了什么?(仙人掌耐旱)5.指名说说仙人掌耐旱的原因。(仙人掌独特的外形特征既能减少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的储存水分。)(二)介绍动物——骆驼1.思考:生活在沙漠中的动物是否也需要这样的本领呢?2.讨论“沙漠之舟”骆驼的本领。3.小结:睫毛长长的,耳朵长满密毛,鼻孔还会自动开闭,这些“装备”都能使骆驼免遭风沙的袭击;厚实的皮毛能御寒又能散热。扁平厚实的脚掌又令它在高低不平的沙地上行走自如,从而成为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4.谈话:你们是如何知道这些知识的?5.学生交流收集信息的方法。三、借搜集的资料探究生活在海洋、草原里的生物的特殊本领1.师:把课前收集到的信息,及老师提供的网络,进行小组研究。收集同一环境中其他你们感兴趣的动植物资料,进行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收获的知识多。2.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做好重要信息的记录。3.指导学生将信息归纳整理。四、给生物搬家需要注意什么1.谈话:去参观过海洋馆、动植物园的同学会发现,有些动植物之前不在我们这里生长的,也被请到了我们周边。为能让这些动植物能在这里安心落户,我们的工作人员一定做了不少功课,动了不少脑筋。2.在给这些动植物搬家后,为了能在这里把它们照顾好,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呢?3.把你知道的情况跟大家一起交流分享。4.你能根据他们原先的生存环境说说新环境要具备的条件吗?五、课后拓展制作一份关于“有利于生存的本领”的简报。板书设计: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外形动植物适应环境习性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变现积极,具有浓厚的探究兴趣,课堂氛围融洽和谐。2.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新知识,使得他们学会自主合作学习。3.课前带领学生做实验,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究能力。4.教学中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对教材做了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