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VIP免费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_第1页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_第2页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_第3页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英国在印度殖民掠夺的基本史实,分析其影响,并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知道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概述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2、过程与方法根据回忆,讲述印度社会相关史实阅读课文,了解17—18世纪英国对印度殖民扩张的史实,认识英国殖民扩张给印度和英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学习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讲述印度人民顽强抗争的英勇事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回忆古印度的史实,体会古代印度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家了解英国殖民扩张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的本质通过讲述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正义感和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英国在印度殖民掠夺的基本史实,分析其影响。教学难点:了解英国在印度殖民掠夺的基本史实,分析其影响,并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学设计导入:由课文标题提问“你对印度有哪些了解?”学生阅读课文,完成知识结构教师、学生一起将知识结构填写完整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后回答:(1)由插图《印度战乱》说明印度近代社会的政治状况?(2)近代印度遭受外来侵略,成为哪个国家的殖民地?(3)侵略的典型代表的谁?以什么方式进行侵略?给印度社会带来什么后果?东印度公司,1600年成立,是个私人垄断公司,后来,实际成为英国政府入侵印度的代理机构,代表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活动。(4)面对英国的殖民掠夺,印度人民是如何做的(5)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是__(6)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力是__(7)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有__(8)观察《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寻找起义中心。(9)图片《反英大起义中的印度土兵》反映印度人民的什么精神?(10)图片《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饥民》说明了什么?四、随堂练习1、阅读材料材料一:我深信,地球上任何时候的任何一个文明政府,也没在比1765~1784年的东印度公司更为腐败更为背信弃义,更为凶恶的了。——威廉.富拉登材料二:棉纺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本丁克回答:①文中“东印度公司”是指哪一个国家的公司?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公司?东印度公司是指英国贸易公司。它是一个以贸易为名而进行殖民掠夺的公司。②本丁克为什么要说“棉纺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的?本丁克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英国对印度残酷的掠夺,英国的强大和富有是建立在无数殖民地人民的生命之上的。2、探究应用(1)假设穿越时光,你来到十九世纪中期,顺着当年郑和舰队航向,来到了印度并在孟加拉登陆上岸,穿越整个印度大陆。请用你手中的笔,描绘一下你的所见所闻。穿越整个印度大陆,我们可以看到大片的土地被成棉田,无数的工人在辛勤的劳动,工人们穿着破烂的衣服,饥黄的面孔显示着极度的缺乏营养。而富人们却过着消遥自在的日子。(2)中印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为什么会在英国的入侵面前无还手之力?这段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创造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我们才能够避免被殖民的命运。五、板书设计:1、侵略古老印度的抗争2、、抗争教学反思优点:(1)、以同学对今天印度的了解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回顾与印度有关的内容,如她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佛教等,由现实引入历史,能缩短现实与历史之间的差距,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精心设计知识结构,并让学生使之完整,使学生对印度民族大起义有了整体性的大致了解,并对具体内容,如:起义时间、导火线有了感知性的认识。(3)、通过课文提供的材料,得出英国的强大是建立在无数殖民地人民的生命之上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4)、通过合作探究:“中印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为什么会在英国的入侵面前无还手之力?这段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得出“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创造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我们才能够避免被殖民的命运。”的结论,从而达到对学生民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