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古琴及其音乐第九讲古琴及其音乐一、古琴概述一、古琴概述二、重要琴谱、琴学论著及流派二、重要琴谱、琴学论著及流派三、近现代古琴家及其演奏作品三、近现代古琴家及其演奏作品四、古琴演奏的技法特点四、古琴演奏的技法特点五、古琴美学五、古琴美学一、古琴概述一、古琴概述古琴原称琴、七弦琴,因历史悠久,自唐宋以后称为“古琴”。古琴原称琴、七弦琴,因历史悠久,自唐宋以后称为“古琴”。一、历史沿革一、历史沿革11、古琴起源的传说、古琴起源的传说♣♣伏羲说——伏羲说——东汉蔡邕《琴操》:“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东汉蔡邕《琴操》:“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古代持此说的有:马融《长笛赋》、身理性,返天真也。”古代持此说的有:马融《长笛赋》、《世本》等;《世本》等;♣♣神农说——神农说——东汉桓谭《新论东汉桓谭《新论··琴道》:“昔神农氏继庖羲琴道》:“昔神农氏继庖羲而王天下,亦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而王天下,亦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道,合天地之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道,合天地之和焉。”后世持此说者傅毅《琴赋》、应劭《风俗通义和焉。”后世持此说者傅毅《琴赋》、应劭《风俗通义··声音》。声音》。♣♣炎帝说——炎帝说——吕不韦《吕氏春秋》:“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吕不韦《吕氏春秋》:“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上古琴瑟混称,弦少者为琴。以来阴气,以定群生。”上古琴瑟混称,弦少者为琴。♣♣舜帝说舜帝说——《——《礼记礼记··乐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后世有《昭明文选》、《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后世有《昭明文选》、谢惠莲《琴赞》等持此说。今人谢孝苹先生著《中国古琴创谢惠莲《琴赞》等持此说。今人谢孝苹先生著《中国古琴创始于虞舜时代》考证周详。始于虞舜时代》考证周详。♣♣皇帝说、尧说等。皇帝说、尧说等。22、早期记录有古琴的文献、早期记录有古琴的文献《诗经国风》:《诗经国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上古)(上古)《尚书》:《尚书》: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上古)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上古)《风俗通》(汉应劭《风俗通》(汉应劭):“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言周代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言周代之事)之事)33、古琴的发展、古琴的发展远古五弦琴——西周七弦琴——至魏晋时期,七弦十三徽形制远古五弦琴——西周七弦琴——至魏晋时期,七弦十三徽形制基本定型,并流传至今。基本定型,并流传至今。[1][1]战国曾侯乙墓十弦琴战国曾侯乙墓十弦琴[2][2]西汉马王堆墓七弦琴西汉马王堆墓七弦琴马王堆西汉墓七弦琴马王堆西汉墓七弦琴西汉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湿尸西汉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湿尸辛追复员像:辛追复员像:44、古琴音响的趣味、古琴音响的趣味乐器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其声音效果。古琴音乐的魅力,从乐器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其声音效果。古琴音乐的魅力,从根本上说源于他独特的音色与音质。根本上说源于他独特的音色与音质。[1][1]音量:得其中和音量:得其中和应劭《风俗通义》:“琴之大小得中而声音和,大声不喧哗而流漫,小应劭《风俗通义》:“琴之大小得中而声音和,大声不喧哗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适足以和人意气,感人善心。”声不湮灭而不闻,适足以和人意气,感人善心。”[2][2]音质:四善、九德(冷谦《太古遗音》)音质:四善、九德(冷谦《太古遗音》)四善:苍(古)、松(声透之材)、脆(质紧而木声清长)、滑(质泽四善:苍(古)、松(声透之材)、脆(质紧而木声清长)、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