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读准本课的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本课的重点句段。3、抓住有关时间词句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主要内容。4、品读父亲的言行感悟李大钊对革命工作的认真严肃及高度负责。5、品读重点句段感悟李大钊在被捕前的“哪能离开”,被捕时的态度严峻下那颗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教学重点:6、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本课的重点句段。7、抓住有关时间词句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主要内容。8、品读父亲的言行感悟李大钊对革命工作的认真严肃及高度负责。教学难点:9、品读父亲的言行感悟李大钊对革命工作的认真严肃及高度负责。10、品读重点句段感悟李大钊在被捕前的哪能离开,被捕时的态度严峻下那颗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抽查自学情况(要求读上三遍以上,自学本课生字词)2、正确读出下列词语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3、解题。1齐读课题2给课题缩句。3十六年前的回忆4这是一篇回忆录。5扩句,谁回忆?回忆了谁?(根据你对文本的了解来扩句)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十六年前被害的事。6再读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是女儿,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二、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李大钊。(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是早期的优秀领导者之一。1926年3月18日,他领导了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时代背景: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了河北,山东等地。并以武力威胁正在顺利北伐的革命军,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4、下面就让我们借《十六年前的回忆》来进一步认识——李大钊。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女儿回忆了父亲被害前后的具体哪几件事?被害前:夜里回来的晚、家里整理文件、烧文件、母亲劝父亲离开北京被害时:军警闯入我家把父亲绑走被害后:法庭审判、问话6、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试着画出描写时间的词语)1927年4月二十八日被害日那年春天后来被捕前第二天4月6日被捕时十几天过去了法庭上28日黄昏第二天被捕后好半天三、精读课文,品味重点句段7、下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1-7,这次要仔细认真的品读每一句话,并在相关句段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疑问。8、说说给你印象深刻的事情。(父亲的那些言行打动了你的心)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找出父亲说的话,做的事。学生读出被感动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读。被捕前父亲说了哪两句话。生齐读“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这是对谁说的话。和平时的回答一样吗?平时会如何说,而此时有是怎样的语气来读的。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教师指导朗读这句话。(语气:含糊的语气。重读“小孩子家”)明白:父亲此次回答的很含糊,和平常回答我的话很不一样,说明出事了,又不能跟我说,便含糊的回答。时局危险,对待革命工作要更全面,不得不烧掉那些东西。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李大钊?明白:对待工作是认真严肃。生齐读“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这是对谁说的话。父亲的这句话让你知道了什么?明白:时局越来越严重了。现在的工作很重要,他不能离开北京。而他呆在北京很危险。我们从父亲的说的那个词可以看出时局越来越严重了。(常对你说,不能轻易离开,什么时候,多么重要。哪能离开呢?)我们该如何读出父亲的语气?父亲是什么语气在回答母亲的。坚决地说,心里想着我不不能离开北京。(重读关键词,表示坚决的语气,强烈反问,读出反问的语气)恐慌的说,工作越来越重要,我一定要沉住气。(断断续续的读,读出内心的恐慌和不知所措)安慰的说,时局越严重,我越要留在北京。(语调平淡,语气委婉,读出安慰母亲)时局越来越严重了,我们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品读2-6段。父亲每天回来的很晚。烧文件回答我的话很含糊工友上街买东西夜里不见回母亲几次劝父亲离开北京朋友也劝父亲离开北京……时局越来越严重,工作越来越紧张,说明了什么?明白:离开北京是才能活命。难道这个道理李大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