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蔡旅宇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71~72页的例1,第72~73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认识并感受“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主动运用这一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初步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实施解答及回顾反思的完整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策略意识和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游戏:猜老师身高。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先请同学们猜个谜,猜什么呢?就猜老师有多高。交流:可惜都没有猜对,下面老师说一句话,听完,如果你知道老师有多高,可以马上就说出来,不用举手了,好不好?提示:这位同学猜老师有Xcm,我的实际身高比她猜的多2cm。提问:为什么一开始猜不对,这会儿一下子就猜对了呢?(生:因为你给了我们条件。)2、揭示课题。没有条件的时候,问题常常不容易解决,有了条件,才有可能顺利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根据条件,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二、探索交流,感受策略1、选择合适的条件,解决能解决的问题。(详见PPT)2、出示例题,指名读题。交流:来看一下,(小猴),小猴可爱帮妈妈到桃园里去干活了。(课件出示题目)一起读这道题。3、理解题意。1(1)说一说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题目一下子不见了,大声地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我们来看看,这个同学记得准不准?同学们真是会读题目。看来,同学们才读一遍,就看清了条件,弄清了问题。(2)想一想,哪个条件需要解释一下它的意思?先看第一个条件,“30个”很清楚,第二个条件,5表示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3)你知道“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5个”是什么意思吗?通过读读题目,想想条件的意思,(板书:想意思)发现看起来简简单单的5,一点也不简单,它表示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4、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1)根据题中数量间的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同桌相互说一说。根据每天摘桃这样的数量关系,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呢?小组内商量商量。(课件)说打算。(2)交流想法: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你根据什么条件,求出什么问题。这位同学想根据第一天摘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求出小猴第二天摘了多少个?(3)独立完成你们会求吗?拿出练习纸,你们可以选择一种法来解决,可以填表求出答案也可以列式算出答案。如果你想到第三种方法,写在方法3的下面。(4)交流算法谁是填表解决这个问题的?举手汇报一下,你来。把你的思考过程和大家说说看。你是怎么求出第二天摘了多少个的?然后呢再根据什么求出第三天摘了多少个?以此类推,就填表解决了这个问题,有没有谁列式解决的?我们看,这个同学求出来的,是不是每天都比前一天多5个啊?有没有同学想出第3个方法的?(板书)求出的20个,是第几天比第几天多20个?(指课件)第5天比第1天多了几个5?求出第5天比第1天多摘了20个这些方法都不错,同学们我们想了这么多方法,解决了小猴摘桃的问题,回头想一想,这么多不同的方法背后有没有共同的地方?(5)比较算法都是从第一天30个加起,然后都根据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么一个重要关系来解决问题。同学们像这样根据条件,抓住条件,从条件想起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策略)叫做——从条件想起。(板书)2来读一下,从条件想起,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策略这个词,你们听说过吗?策略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计策、一种谋略、一种手段。同样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计策和谋略。我们今天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叫做——从条件想起。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好的,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用一用这个策略。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根据图中的条件,你能求什么呢?再看下一幅图,现在天平依然是平衡的,说明两边一样重。这幅图,又让你找出什么条件,求出什么问题?同学们,我们刚才根据两幅图,看懂图中提供的条件,先根据第一组条件,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