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十二册《比例尺》第48、49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教学难点: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脑筋急转弯师:坐火车从武汉到北京,一共要用5小时,但有只蚂蚁从武汉爬到北京却只用了50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猜: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师:对了。蚂蚁爬的是从武汉到北京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武汉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师: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1、操作计算。师:请画出这些物品的长度。①橡皮长5厘米②圆规长11厘米③米尺长1米师:咦?怎么不画了?生:画不下。师: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生: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师:这个办法不错。就用这种方法画吧。学生画完,集体交流。师: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师: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师: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师: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及关系式)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师:下面每位同学算出自己的比例尺。(生独立计算后汇报结果,师板书)师:同样是1米的米尺的线段图,为什么它的比例尺却不一样呢?(缩小的倍数不同)(2)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比例尺师:你还在哪里见过比例尺呢出示一副地图,说说这副地图的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含义,(3)介绍数值比例尺和将实物放大的比例尺师: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比例尺把它画在纸,刚才一米的线段能不能用1:1来画,能不能用2:1来画呢?出示零件图师:其实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说一说2:1的含义。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比例尺都是数值比例尺(4)数值比例尺的特征请大家观察数值比例尺有什么特征。(5)认识线段比例尺师:比例尺还可以用线段来表示,我们可以用一条一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00厘米的距离也就是1米的长度。出示线段比例尺,并说出含义(6)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互化请将图中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四、巩固练习,灵活运用1、小结看书。2、练习:(一)填一填(1)在比例尺是1:2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3)出示一个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米,把这个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二)判断(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五、谈学后体会。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