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课堂》(本论文获番禺区教育学会第25届年会论文三等奖)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育英小学潘光傲13760706228[内容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堂要回归语文本色,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以生为本,回归本色。”这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关键词]:生本语文本色简约高效课堂主体自主合作探究评价学习型课堂“课堂是属于谁的?”相信每一个教师都会毫不犹豫地说:“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可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真正当家作主了吗?反观一下现在的课堂: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不能选择教学方法,只能机械地接受教师“满堂问”的启发;不能自由地发言,只有先举手并征得教师的“恩准”才能发言;不能自由自在地、交头接耳地讨论问题,即使讨论,也只不过是教师为了延伸教学、推进教学进度所设定的“圈套”而已;不能自选或自拟作业;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没有个性张扬的机会,富有创造性的奇思妙想往往会被教师无情的棒杀。作为课堂主人的学生实在是有名无实,只不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傀儡。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改重新定义了课堂。凡是有学习发生的地方都是课堂;课改,让教与学的时空变得更加开放、多元,让课堂充满了张力。语文课应关爱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学有所获。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过去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让位,做好“引导”。教师的作用和价值,要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发展本能,让学生在自由的大空间里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发挥自主的能动性,而达到最大的自我发展。用郭思乐先生的话来讲,叫做“让学生回家,让教育回家”。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怎样才能向40分钟要质量?作为一线老师,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反思我校在课改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本人把自己的感悟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改变观念,强化生本意识,以学定教,让学生动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师,我们要从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体现出“学习的快乐”。教师不再以自己的见解代替学生的见解,以自己的结论代替学生的结论。教师要改变身份,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地互动,这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一)准备好前餐:课前预习——课堂高效的基础。教师的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尽到职责呢?首要的是“点燃”、“激励”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准备活动,预习是学习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其基本功能是联系学生的旧知和新知,激发探索新课程的欲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学定教”,这也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定位。“以学定教”,是要求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做到学在教先,教学活动的第一步是学。强调预习的重要性,正是强调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先学”为开端,教学活动的启动,要依赖学生的预习来进行。学期伊始,笔者就对每一单元,每一节课的预习做出了要求,指导学生认真进行“五步预习”读课文、学生字、找好句、提问题、查资料,让学生对文本有大致的理解。学生的自学目标和要求明确了,准星瞄准了,有了导航灯,自学起来也就顺畅自然,效果也很好。如:二年级第一组教材是建立在一年级下册“感受春天”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征,去探索春天的奥秘。一进入单元就开始布置任务,学了《找春天》的观察方法之后,寻春之旅就开始了。老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寻找春天、记录春天。观察内容:春天的人、春天的郊外、春天的小动物、春天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