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书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三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小朋友川川和磊磊刨根问底,向勘探队员叔叔问了六个关于石头的问题,通过叔叔的回答,他们刨到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他们向叔叔提了哪六个问题、石头书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川川磊磊带着问题去刨一刨石头书里的学问。二,学习课文:(一)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回顾川川和磊磊向叔叔提了哪六个问题?2,多媒体出示齐读6个问题。3,理解“刨根问底”:川川和磊磊一连问了这6个问题,总想把问题弄个明白,这就叫做如书中出现的一个词——“刨根问底”。(板书:刨根问底),齐读,现在明白“刨根问底”的意思了吧。(二)理解第一个问题:1,他们刨根问底问的第一个问题是——齐读2,指导朗读:看书,(1),川川是怎么问的——“好奇地问”。(2),他们为什么好奇?我们也很好奇吧?心怀好奇,再读一读川川的问话。3,叔叔笑着回答——齐读(三)第二个问题:1,过渡: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着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于是问道——齐读。2,指导朗读:你们奇怪吗?再读3,是啊,哪里有书呢?看叔叔怎么说——齐读4,理解形似书:出示多媒体(图文:石头书、“石头就是书。……)你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形状像书吗?齐读叔叔的话。叔叔的话意思就是——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形似书)5,总结:叔叔为什么说石头的形状像书呢?谁再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叔叔说的这句话。(四)第三个问题:1,过渡:石头的形状还真有点像书,叔叔说石头就是书仅仅就是因为石头的形状像书吗?还有什么原因?2,请默读课文6至10自然段,边读书边思考边作记号——不动笔墨不读书。3,交流、汇报:(1),理解“字”:字?怎么回事呢?出示第七自然段,齐读,有哪些字呢——雨痕(字体变色):雨点留下的痕迹(图),波痕(字体变色):波浪留下的痕迹(图),矿物(字体变色),看这些矿物(图):含有有用矿物并有开采价值的岩石就是矿石,看,这就是矿石,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这些矿物的,齐读: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仅仅就是这些颜色、样儿吗?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看看矿物还有那些颜色、样儿的吗?这么多颜色、有的还有光泽,有的还是透明的,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叔叔说,这些都是石头上的字。(2),指导朗读:作者笔下的雨痕、波痕、矿石好可爱,仿佛是可爱的小朋友呢——雨痕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字体变色),波痕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字体变色),还有那些小不点儿,你能把这些小可爱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五)第四个问题:1,理解“画”:石头上有字,还有——画,有哪些画呢?谁来继续说?出示化石的多媒体画面。这些都是化石,什么是化石呢?出示化石文字说明。2,总结:石头除了形似书,叔叔称石头是书还有什么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板书:有字、画)(六)第五个问题:1,过渡:这些有字、有画的化石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回答。这些都是我们的推测,看看勘探员叔叔是怎么说的?2,默看11自然段,提示:看11自然段的时候,可以跟7、9自然段对照结合着看,看看:叔叔的这些推论都是根据前面石头书上的哪些内容推断出来的,同桌可以交流。3,交流、出示多媒体。4,指导朗读:其实,叔叔不仅告诉了我们通过化石可以推断地壳的变化,我们从叔叔的介绍中还可以看出地壳的变化、化石的形成是非常缓慢的,再细细读读11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地壳的变化、化石的形成是非常缓慢的。是啊,地壳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很长很长时间,要经过几百万年、几千万年呢!齐读。你看,化石就像地球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