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点(、)的写法》教学设计江苏连云港市连云区白果树小学(222043)冯兴方(13861420207)设计理念:“点(、)”是汉字的眼睛。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点(、)认识、书写不到位,致使汉字整体看起来不美观。本教学设计着重从点(、)的位置层面,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点(、),并进行准确书写,使汉字间架结构匀称、美观,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引出“点(、)”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讲一个故事,请注意听,听后要告诉老师,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老师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师:同学们,听懂了吗?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生:这个故事讲了“眼睛”的重要性。师:这位同学听得真仔细,体会得很深入。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我们汉字中哪个笔画被称为汉字的“眼睛”呢?——对的,是点(、)。【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是喜欢听故事的,以故事导入,让学生明白了“眼睛”对于龙的重要性,借此引出汉字的“眼睛”是笔画“点(、)”。】二、观察汉字,分辨“点(、)”(投影出示带有田字格的汉字:六、情、变、尽、实、热)1.同学们,认识这些汉字中的“点(、)”吗?这些“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呢?要想写好汉字,首先要会观察汉字,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火眼金睛”2.引导学生明确“点(、)”的分类。“点(、)”的分类:左点、右点、竖点和长点。3.引导学生分辨“点(、)”的位置和名称。师:上面汉字中“点(、)”的位置及名称是怎样的呢?生:“六”的第一点是“右点”,第二点是“长点”。生:“情”的第一点是“竖点”,第二点是“右点”,并且“右点”比“竖点”略高。生:“变”的第一点是“右点”,另两点是向外朝下的。生:“尽”字的两点“上为右点下为长点”。生:“实”有5个点,“宀”中的第一点是“右点”,第二点是“左点”,“头”的前两点是“右点”,最后一点是“长点”。生:“热”字也有5个点,上面第一个点是“右点”,下面四个点中第一个点是“左点”,后三个是右点。师:你们发现上面汉字中并列的“点”有什么不同吗?生:“尽”的两点“上下对齐”,第二点是“长点”;“头”的前两点虽然是“上下关系”,但是第二点的位置要略偏左,这让我想起了“斗”和“氵”;“热”的四点底,前后两点比中间的两点要长些。(师生鼓掌)【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观察汉字是直观的,出示的田字格汉字中“点”的位置是多变的。这样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三、书写汉字,点好“点(、)”1.引导书写“变”。师先在黑板上板书上下不对称的“变”,引导学生分析病因。生:上下两部分不在一条直线上。师:同学们,这个“变”字还有第四个点,能看到吗?生:老师,是不是“又”字的“交叉点”?师:是的,就是撇捺交叉的“点”,如果这个点和“变”的第一点上下对齐,“变”就端正了。老师告诉你们一句口诀:首点交点要对正。(学生记忆口诀)老师引导学生在田字格内书写“变”,把学生的书写纸在投影仪上投影出来师生一起评议。学生再写。师:同学们,“文”字应该怎样写呢?……2.自行书写“冬”。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书写了“变”和“文”,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端正呢?生:记住口诀“首点交点要对正”。师:你掌握了写好这两个字的“法宝”。下面请观察田字格中“冬”字的两点位置,并写好“冬”。【设计意图: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口诀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让学生书写“变”“文”等形似的字,继而观察书写“冬”,是为了能写好这一类的汉字,培养学生短时间内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长点”站稳脚。(出示田字格汉字:头、贝、虫、不)师:你们能看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笔画吗?那就是——生:长点。师: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的,“长点”就是把“右点”变长些。最后一笔是“长点”的汉字,写好“长点”特别重要:“长点”长,汉字就稳当;“长点”短,汉字就摇晃。(教师在田字格内演示“头”的正误两种写法)请在田字格内书写这四个字。(学生书写)【设计意图:大部分低年级学生写最后一笔是“长点”的汉字,由于观察不仔细,写“长点”不到位,汉字显得头重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