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设计陇县第二高中毛永刚一、教材依据本节课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题《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二、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本节课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探究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感悟,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和升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二)教材分析本框题是第四课的重点和难点,介绍了文化发展的三部分内容:第一目:“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主要是承接上一框内容,介绍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二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分别以“相关链接”、图文问题探究、“文化名人”等材料,分别介绍了社会制度更替、科学技术进步和思想运动的兴起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指出了上述因素对文化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特别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传承民族文化起到的作用。第三目: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以“私塾”、“课堂教学”、“网络学习”三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的不同影响,从而说明,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三)学情分析关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学生易于理解,身边事例较多,但对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理解上有难度;关于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关于教育方式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学生有直接的感受,但需老师点拨引导。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二)能力目标:1、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2、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四、教学重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五、教学难点教育在传承文化中的作用。六、教学方法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升华七、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利用网络收集能体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辩证关系的实例;2、观察身边生活,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的影响。【教师准备】1、利用网络收集能体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辩证关系的实例并制作课件。2、收集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影响的实例制作课件。3、收集教育方式变革对文化传承影响的实例并制作课件。八、教学过程【来自生活的报告】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其本意是指各种学说都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温家宝总理推陈出新,对马克思主义加以改造,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在2004年10月10日法国文化年开幕当天,温家宝总理会见法国总统希拉克时,就国家关系又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讲的是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对当前国际形势下坚持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处具有重要的意义。材料二: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就如同一幅幅图画,无论是拍照、拍电影,都美不胜收。但是,有一部分中国人却不懂得欣赏、珍惜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只知一味盲目崇洋,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雅致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不仅是浪费,更是对城市文化传统的“屠杀”。失去了文化传承的城市是文明残缺的城市,看不见历史的城市是文化的“死城”。材料三:见课本44页虚框内容,“如何看待针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两种不同观点”。设疑思考,问题探究:(1)分析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