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二)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本节教材以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方面的地理基础知识。2.在掌握了巴西的自然基础知识后,教材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巴西的自然条件历史背景等知识对巴西工业、农业和人口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及图片,培养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巴西,力求以贴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三)学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学习巴西时,要多举例多以实图展示,增强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本节课运用自主互助课堂模式。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和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匹配的教学设计。课堂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教的起点和着力点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基础之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思想,而教师只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探究的基础之上,教师针对学习重点或学习中的困惑进行点拨指导,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本堂课将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策略,课堂紧紧围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检测→总结反思”四个环节展开。教学过程,其实质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能结合其特征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2、利用地图等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及分布状况。3、知道巴西的种族、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要素特征。4、根据地图等资料,探讨巴西在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2、学会搜集、处理和利用地理信息,提高地理学习能力。3、学会在学习中共同交流探讨、团结协作、合作处理地理难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讨、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和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四、教学重难点1、结合巴西的自然条件,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2、以热带雨林为例,分析巴西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分组讨论法、指导法六、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巴西的资料。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播放桑巴舞曲欣赏足球运动激发情感,准备学习。情境导入播放《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视频观看视频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提问大家知道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在哪里吗?思考回答:巴西简单概括巴西热带雨林的基本情况。板书第六节——巴西展示目标展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1、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⑴位置(读教材97页图8-51)位于南美洲东部和中部,东临______,是南美洲面积最______的国家。大部分位于______线和______线之间,由此判断巴西大部位于______纬度,属于______带,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______的国家。⑵地形与河流(读图8-51,在图上指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玛瑙斯)地形以______和______为主,北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______,南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______。地势______。______河是世界净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______。⑶气候(读教材26页图6-44)紧密联系地图,利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