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复习时除了应注意往年考查的重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结合时代背景,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肯定或否定历史人物。第二,必须分析人物的阶级立场,阶级立场决定了历史人物的政治主张,是评价人物的基点。第三,坚持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2.比较分析历史人物的异同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切入点,复习时注意比较以下几类历史人物。第一,同时代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孔子和柏拉图的比较,华盛顿和孙中山的比较等。第二,同类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等。第三,同背景下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大一统王朝的政治家的比较,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比较;追求民族独立的孙中山、凯末尔和甘地的比较等。【高频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本单元三位人物都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封建皇帝。秦始皇是统一的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开创者;唐太宗是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推向高峰的皇帝;康熙帝是把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发展到鼎盛同时又开始下坡的皇帝。(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的原因:①时代趋势;②国力基础;③个人条件;④重用人才2、主要业绩:①政治制度:建立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③经济制度:土地私有合法化;奖励移民垦荒;统一货币、度量衡。④拓疆、交通和文字: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修驰道、直道,规定车同轨;统一文字。3、功过评价: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②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③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④广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②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2、贞观之治的内容及作用:①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②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③科举: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④经济: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经济逐步复苏。⑤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3、开明君主和开放时代:①吸取教训——心存百姓;②广揽人才——知人善任;③广开言路——兼听纳谏;④民族关系——民族平等。(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面临的问题:①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②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尚未完成;③沙俄势力东进。2、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和影响: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正式隶属于中央管辖。促进台湾开发,巩固海防。③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④三征噶尔丹,打击新疆蒙古分裂力量。⑤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3、评价:①功绩: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和影响;②消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二、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世界名人词典》和英国《人民年鉴手册》将他们列入世界十大思想家。(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1、孔子既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2、主要思想:①政治思想,主张“仁”(核心)和“克己复礼”。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②教育思想,在中国开办私人办学先河,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3、地位和影响:①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神圣化;②儒家思想传到亚洲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③儒家文化对法、德等国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二)西方古代哲学的代表柏拉图1、主要思想:①哲学思想:唯心主义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