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海洋”意味着什么?“制海权”中国古代与“海洋”有关的成就回顾:最早的水上作战部队——春秋时期“舟师”《吴越春秋》记载“舟师”最早的海战——公元前485年,吴齐海战古代世界规模最大的远洋航行——明代郑和下西洋中国古代与“海洋”有关的成就回顾:西方殖民者最早发现“海洋”的意义:“能够控制海洋的人,便可控制世界贸易,而能够控制世界贸易的人,便可控制陆地资源和陆地本身。”——16世纪英国探险家罗利近代新航路开辟后的“海洋”:殖民扩张快捷通道+国际力量博弈的战场中国古代世界的“闭关锁国”: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3000年未有之变局”“3000年未有之强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一、背景——日本“大陆政策”1853年黑船事件1868年明治天皇领导明治维新一、背景——日本“大陆政策”“大陆经略政策”: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一、背景——日本“大陆政策”1874年,日本强占琉球群岛,侵略台湾,试探清政府反应。策略:加强海防、组建海军1874年海防大筹议:直隶总督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两江总督沈葆桢筹办南洋海军北洋海军成军:1874——1888年舰队规模:25艘军舰在编,排水量达4万吨。铁甲舰定远、镇远巡洋舰来远、济远、平远、致远、靖远、经远炮舰超勇、扬威、广甲、广乙、广丙、镇北、镇东、镇西、镇中、镇边鱼雷艇福龙运输舰……训练舰……定远舰模型长度:94.5米排水量:7430吨装甲:365mm火炮:四门305mm克虏伯巨炮海军建设:创立海军学堂、派遣海外留学生、成立海军事务衙门、颁布《北洋海军章程》。龙旗飘扬的舰队:北洋海军军旗北洋海军军服北洋海军军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附录一:时事链接“宝祚延庥万国欢,景星拱极五云端。海波澄碧春辉丽,旌节花间集凤鸾。”——《北洋海军军歌》北洋海军军歌消失120年现世发现于英国档案李鸿章对北洋海军和海权的认识:“今日海军力量,以之攻人则不足,以之自守尚有余……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直隶总督李鸿章北洋大臣“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守疆土,保和局而已。”——李鸿章评价北洋舰队北洋海军给日本的刺激:1886年,丁汝昌率“定远”、“镇远”及北洋海军主力访问日本长崎。1886年后,“打倒定远!”成为全日本口号。北洋海军给日本的刺激:明治天皇带头捐款,全民动员发展海军。1886-1894年,日本以2艘/年的速度组建海军。19世纪80、90年代,世界海军思想发生重大变革,巨型铁甲舰过时,以速射炮、高航速为主的轻型巡洋舰取而代之。日本对海军和海权的认识:“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明治天皇《五条誓文》“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守疆土,保和局而已。”——李鸿章1888年之后,北洋海军发展停滞:1894年是慈禧60大寿240万两颐和园——紫禁城沿线“点景”1000万两重修颐和园600万两重修“三海”工程花费(银两)工程名称北洋海军“定远舰”花费140万两1888-1894年,北洋舰队未添一舰、未添一炮、未添一弹。日本联合舰队“吉野号”:二、经过——起源:朝鲜东学党起义二、经过——爆发:丰岛海战1894.7.25日,李鸿章派兵援朝。济远、广乙护送高升、操江支援牙山,在丰岛海域遭到日舰吉野、浪速、秋津洲偷袭。二、经过——1894.8.1正式宣战清朝对战争的预计:“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大小之势矣。”——《申报》1894年7月27日评论丰岛海战日本对战争的预计:“若海战得胜,进军中国;若海战打平,退守朝鲜;若海战失利,退守本土。”——日本《征讨清国方略》二、经过——黄海海战1894.9.17日,丁汝昌率北洋舰队主力护航,返航时,在黄海大东沟遭遇日本联合舰队,黄海海战爆发。二、经过——黄海海战实力对比:舰队数量排水量平均航速火炮射速射程清朝北洋海军1034420吨15节79门(速射炮0)0.5发/分钟5500-6000米日本联合舰队1136771吨18节246门(速射炮97门)8-10发/分钟4000-3500米北洋海军劣势:速度慢、火炮少、射速慢北洋海军优势:射程远、装甲厚、重炮1894.9.17上午10:20分日本发现北洋舰队镇远定远靖远致远经远来远吉野高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