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9页例3和“做一做”,以及第71页练习十五的第4、5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镜面对称,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2.让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性质的过程。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美。教学重点: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教学难点: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教学准备:课件、镜子、游戏道具、万花筒。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提出问题(一)激发兴趣,引导思考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老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呀?(课件演示)师:聪聪和明明给咱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你们想看吗?从动画片中你能观察到些什么?动画片里的小老鼠在想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看动画片吧!(二)课件播放动画短片《小老鼠照镜子》(三)提出问题:小老鼠在干什么?它左瞧瞧、右瞧瞧,在想什么呢?二、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一)解释镜面对称的含义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照照镜子?请听清楚要求:用小镜子照一照自己的手或学习用品,还可以贴在镜面上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一听。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师:我们可以说,我们的手或学具和它们在镜子里的像在这个镜面上正好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师:(课件演示)你们看,动画片里的小老鼠和它在镜子里的像在这个镜面上也是正好完全重合的。师:其实,象这样的现象也是一种“对称”。(二)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了解有关“对称”的知识(出示课题:对称),一起来研究研究镜面的对称,好吗?三、小组合作,探索性质(一)提出探究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1.设置疑问,引发思考师:镜面的对称有什么特点呢?在接下来照镜子的活动中,相信你们一定能发现!2.学生活动,引导观察。指名在镜子前作几个不同位置的动作,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镜子中的“你”是怎样做的?(二)揭示镜面对称的特点。提问:通过刚才照镜子的活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和镜子中的“我们”的哪些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相同的?有哪些位置是不同的?小结:通过这次照镜子的活动,我们发现,我们和镜子里的“我们”,上下、前后的位置是相同的(板书:相同);而左右的位置相反(板书:相反)。这些就是镜面对称的特点。(三)游戏:照镜子两人游戏,一个人扮演照镜子的人,另一个人模仿他在镜子中的动作。还可以交换角色来玩一玩。1.教师邀请一位学生进行示范。2.提出游戏要求:同桌合作游戏,可选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道具和自己的学习用品,做一做、说一说、互相评一评。3.同桌游戏,互相评价。4.指名游戏,全班交流四、镜面对称的拓展(一)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镜面会出现这种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有这种对称现象,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演示图片)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水面也出现了类似于照镜子时出现的对称现象。(二)介绍镜子的发展历史。人们正是受到水面这种对称现象的启发,这才联想到镜子的发明。(课件播放:小精灵介绍镜子的发展历史)五、感受镜面对称的应用(一)练习十五第4题。想想办法看到每张图片的另一半呢?先想一想,再动手试一试,如果成功了,可以把你的方法介绍给身边的同学们。指名演示,集体交流。(二)练习十五第5题。哪个是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万花筒揭秘。(小组活动)1.你们从万花筒中观察到了什么?2.小组长向空的万花筒中放入一片塑料片,请仔细观察,你看见的只有一片吗?3.提问:小组长只放进去了一片,为什么看到的却不止一片呢?4.课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