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的数学运城市临猗示范小学何晓娜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猜测、操作、探究等活动。在教学中,我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2008年奥运会为素材,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发展数学思维,培养综合应用意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76页。学情与教材分析:《体育中的数学》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实践活动领域的内容,“比赛场次”属于第二课时。在三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学生初步探索了搭配中蕴涵的规律,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本节课通过安排“比赛场次”来研究组合问题,探索运用图示、连线、列表、计算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不但沟通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为第二学段“探索规律的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活动”做好铺垫。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过程,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探索比赛场次中的组合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在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做到不重复,不遗漏。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卡片、方案表。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镜子中有数学,旅游中有数学,其实体育中的比赛场次也蕴涵着数学知识。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体育中的数学,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体育中的数学——比赛场次二、合作探究活动一:足球比赛。1、在情境中质疑问难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精彩的体育比赛。(课件播放比赛实况)这是今年北京奥运会女子足球赛的现场,中国队所在的小组共有4支球队,分别是:中国、瑞典、阿根廷、加拿大。按照比赛规则,小组赛实行单循环比赛,也就是:每2支球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同桌互相说“每2支球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这句话的意思。2、在合作中验证猜测教师提问:中国队在小组赛中要进行几场比赛呢?分别是哪3场?整个小组共赛多少场?学生猜测。师:到底要赛多少场呢?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进行验证。3、在交流中总结方法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好办法?学生分组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一:摆卡片。展示学生不同的摆法。2这几种摆法哪种更好些?好在哪里?方法二:连线法。学生展示不同的连线法,并说明各自的方法及思路。师:这几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点,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最值得大家欣赏的是在连线的时候,是按一定顺序来进行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按顺序进行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设计意图: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展示不同的摆法和连线法中,适时渗透了要想“不重复,不遗漏”必须“按顺序”的数学思想。]方法三:列表法。教师向学生推荐和提供比赛场次中常用的列表法:引导学生观察、阅读、理解表格,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要想不重复,不遗漏必须按顺序进行”的基础上,重点理解:比赛的和重复的场次同样多。小结:记录比赛场次,不仅可以摆一摆,连一连,还可以用列表的方法。[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示,再到观察表格,经历了由“动作→思维”“感性→理性”的过程,水到渠成,浑然一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简捷性,认识到表格的实用性,促进学生有序思考,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活动二:水果拼盘。(课件出示)每两种水果组成一个水果拼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3学生看清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集体交流。[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设计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上一活动的延伸,又是下一活动的基石。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对策略多样化有了进一步的体验。]三、拓展延伸(弹性练习)出示拔河比赛题目及要求:我们学校三年级有12个班参加拔河比赛,需要分小组进行。要求:1、先进行分组。(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