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在反思中前行——第一轮赛课总结我们学校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第一轮课堂大赛已经降下帷幕。这一轮大赛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与尝试模式,第二阶段是组内赛课与熟悉模式,第三阶段是校内展示与自我提升。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全体教师的认可,老师们都能积极参与,努力学习,不断反思,与同学科的教师认真研讨,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早日达标。下面就我校第一轮课改工作作如下总结和反思:一、态度态度决定成败。临渊养鱼,不如退而结网。成功有时候并不取决于你能不能,而取决于你敢不敢。因此很多人说,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课改必须等外路,课改是“做”出来的。要知道有“下池,才可能学会游泳”,千万不可把课改想像是那么难的事。有时候,你会发现,一旦出发就会一路畅通,哪有想象中那么多的难题呢?在第一轮大赛中有如下三种积极学习的态度。一是虚心学习。许多老师在第二阶段就已经完成了20节听课任务,第三阶段还是有很多老师除了听本组教师上课外,仍然认真听外组教师上课。二是积极尝试。很多老师上课准备充分,花了大量功夫制作课件。为了上好课,一些教师与同科教师反复研讨,认真备课,还有1些教师在另一个班先试教一遍后,才上展示课。三是认真评课。一些评委教师课前指导本组教师上课,评课时严格按水准评评价每一节课,而且意见、建议很忠肯,说到了点子上,评得很到位,对教师今后上课有启发和促进作用。二、观念课改不是简单的换工具,而是实在的换观念。要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充斥教师们的头脑。哪些新观念呢?现在提介的“学生,教师”,“重教”转为“重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还有课堂的灵魂点。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尤其是相信学生,现在许多课改学校把它当成教师的“师德”。不相信学生就是没师德,不相信学生才会干预学生、强制学习、包办学习,课堂讲得多。特别提出来,出现上课讲得多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课程、教学要求及学习中特点掌握不够;二是教师对专家编写教材的意图及教材的内涵挖掘不够;三是教师对如何让学生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及课堂教学环节的紧凑设计不够。实际上,教师的作用或功夫主要在课外、在备课、在精心设计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上。学生绝不是教师的“听众”,而是课堂的主角,我们甚至刻意给教师的“讲”是听,殊不知,不限制讲,又如何保障。一切教学都必须围绕“学”才有意义。真正的好课,一定是“教学,师生“同学”的,生亦师,师也生。2三、模式千万别忽视模式。没有模式就没有标准!正像宝马和桑塔纳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任何教师都必须遵守的课堂教学规律,不可以凭“课堂艺术”的名义炫耀所谓的“学养”。学习一种模式就象学习写字习帖一样,要经过临帖到入贴现到帖的过程。我们学校历经两个月的学习和尝试“先学”模式。可以说50%的教师还要继续临贴,50%的教师基本入帖,20%的教师可以破贴了,作为临贴的教师,我认为还要做好两点:一是掌握“先学后教”,模式各环节的要领;二是认真学习本学科的课程,掌握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作为入帖的教师还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第一理念贯彻是否到位;第二教学的各环节把握是否准确、灵活。作为贴的教师对模式的掌握和操作要出神入化,尤其在小组建设上要有新举措,解决学困生学习上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当堂清,真正消灭差生。四、问题通过两轮赛课,我发现部分教师在模式的理解和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来剖析问题和探讨改进的办法。问题之一是先学环节。教师在自学指导上要注意如下几点:①指导什么?我认为要告诉学生自学的要求、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时间;②自学3要求中要把学习目标与检测题区分开来,不能混为一体;③有些教师告诉学生,边自学边完成检测题,这种方法不对,先自学整体感知教材,对所学知识要整体建构,然后才完成检测题;④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比如,使用双色笔,怎样做读书笔记。在书上如何作记号等。自学环节有两点要注意,一要保证自学时间,二要先独立思考检测题,然后针对不懂的问题和小组合作学习。问题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