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们一片天地—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与感想宝鸡市东四路小学梁静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时代,是一个创造性的时代,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时代。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音乐教师,首要任务就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幻想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传统的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特别是低年级的音乐课,教师一遍一遍的教,学生一遍一遍的学,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将学生局限在教师的思维空间里,忽视了学生自己的创造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出现,给了我新的理念、新的教材、让我感到欢欣、鼓舞。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新课标提倡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研究的独创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中的主体性,挖掘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让他们大胆的想象、表演。一、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人教版小学音乐一、二册有很多课都出现了音乐中的声音,如:自然界中的声音、生活中的声音。我根据课本要求发动学生和我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同学们高兴极了。有的找到了妈妈炒菜的声音;有的找到了操场上同学们活动的声音;有的找到了各种车发出的声音;在同学们热情很高的时候,我及时出示了三种声音让同学们猜,在他们闭上眼睛的时候,我做出了踏步声、汽车声和铃声,然后我让他们把这几种声音联系在一起,编一个小故事,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他们积极的编排声音的故事,并将它讲给其他的同学们听,并且适时的加入三种声音,愉快的笑声传遍了整个教室。在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来当作创作家,自己创造声音、自己创编故事,并把自己编的故事表演给别的同学看,在有趣的声音世界里,他们对声音的创造性完全被激发出来了。二、为学生创设轻松的氛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因发于心,故能动心。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与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有关,因而会产生差异,教师应给予尊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愉悦的创造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低年级的学生有好动、好玩、好学的特点,所以我改变以往的“教师一言堂”,学生只是“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大胆的创造。比如:在学习律动中,我采用《请你跟他一起做》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本组的动作和队型变化等,方法是每组选一名学生在前面创造动作,随音乐不断变换,其他学生跟着做。要求动作尽量不要重复,各组不同的动作互不干扰,比谁创造的动作最多,模仿的最象。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爱好不同,所创造的动作也各不相同,千姿百态,生动有趣的动作使学生边做边笑……在学习新歌时,我采用根据歌曲旋律的节奏读歌词的方法,整个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自己创编歌词的节奏并用各种方法将节奏表现出来。识谱教学中,我采用“自己识谱,自学歌曲”的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充分掌握了歌曲后,我采用小组制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根据歌词的意思自己创编动作,同学们兴趣浓厚,你一言,我一句的,教室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讨论结束后,我请同学们一起表演,然后选几位优秀的学生进行比赛,学生们的热情被“创造”两个字一次又一次点燃了,在轻松的氛围中,我好象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深深的被感染了、融化了。三、为学生创造一个“兴趣摇篮”。动画片一直是小学生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看的节目,也是他们最忠实的伙伴。在一册的音乐书中,有一个动画城单元,里面收集了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有人人喜欢的唐老鸭、迪斯尼的米老鼠、威严的黑猫警长、正直的葫芦娃,有《宝莲灯》、《西游记》、《聪明的一休》的故事。当同学们看到这一单元时,他们发出了惊讶的叫声,我知道,他们对这一单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能力的幼芽,在讲这一单元的《一个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