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文字里领略大师(梁任公先生)学者风范,沐化雨之春风;文字里感受大家(梁实秋先生)心路记忆,积成长之心动。在继续提高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信息、整合信息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养成,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本文属本写人记事散文单元的一篇略读篇目,与前两篇写悲事抒痛情风格不同,塑造先师形象描写既生动形象又着重表现神采,表达敬爱之情、诙谐之趣,给人以轻松感、幽默感。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这篇散文文字十分平实、内容较为简单,容易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抓情旨、析内容、赏手法及筛选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过品读人物,激发学生想象的情感,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与感受。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学习运用文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到自已的写作实际中的同时,引领学生领略一代宗师梁任公先生的学者风范,见识其成就,仰慕其才华,崇尚其人格,沐浴其精神。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体内容,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进而促发学生“学”—“用”的转化。【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少年中国说》的广为传诵及“百日维新”等近代历史知识的普及,学生对梁启超先生已有初步了解。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对写人记事散文比较熟悉,对文中人物形象特点及情感主旨把握不是难事。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距遥远,学生对真正的国学大师了解难免存在隔膜。3.非认知因素分析90后学生视野开阔,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多元化,在竞争化而又日益娱乐化的时代,他们更追求个性、崇尚个人,大部分喜好新鲜刺激甚至搞笑,对传统文化文人从心理上有不同程度的疏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品读人物,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与感受。品味文章,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学会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合作研讨——交流讨论,共同研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一代国学大师的治学态度及丰厚学养的魅力,沾溉其精神滋养。【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2.教学难点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教学环境】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或实地考察环境等);文本、图片或音频资料:《少年中国说》文本片段及梁任公先生父子图片资料。可用的多媒体课件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教学方法】研讨、探究、练笔【教学思路】品读人物——赏析特色【教学过程】环节1[导课]教师活动1:《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饮冰”便是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的笔名,其忧国忧民之心可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这催人奋发的文句是他内心意气的外化,培养三个儿子(如梁思诚,新中国著名的建筑专家)而使皆有大作为是他厚富学养沾溉的成就。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代文豪梁实秋一起聆听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一起领略一代国学大师的风范。学生活动1:通读课文。设计意图:激发兴趣。环节2[文本解读]教师活动2:(提问)梁先生的演讲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学生活动2:筛选信息,组织概括,交流。教师活动3:(提问)通过这次演讲能看出梁任公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表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学生活动3:交流、讨论、补充。教师活动4:(提问)作者是怎样表现梁先生的这些性格特点的?请结合文章具体说明学生活动4:发表见解。教师活动5:启发引导学生活动5:合作探究,深入分析,归纳整理。教师活动6:(提问)一代散文大家梁实秋以其简练文笔,塑造了一位真实鲜活的学者梁启超,针对我们写人文章现状,本文在塑造人物的方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而且我们能学得来的?学生活动6:谈感受,谈想法。环节3[文本延伸]教师活动7:(组织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梁启超先生,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近梁任公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