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声里燕子飞5、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读完文章,概括作者在文中回忆了童年的哪几件事?(4分)【答案】(1)飞回的燕子落在寂寞的晚开花的梧桐树上;(2)儿时在春天读线装书的情景;(3)六岁那年,母亲用桐花汁为“我”治疗烫伤。(4)“我”出生时栽种梧桐树,长大做嫁妆。【思路点拨】尽量要利用原文语句来慨括,概括要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全文共五段,要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寻找作者有关童年回忆的几件事,并概括每件事情的大意。1、文中开头写道院子中的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运用对比手法,(1分)用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开花早,来衬托梧桐树开花晚。(2分)【思路点拨】要想知道有什么作用,先要明白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欲扬先抑等。3、文中第③段作者说“如今”“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儿人情味的创可贴了”,作者为什么说创可贴是“没有人情味”的呢?(3分)【答案】因为远离家乡,身边也少了母亲的关心。【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第③段,作者说“如今”“只能······创可贴了”,联系上下文可知,当时作者身在异乡。六岁受伤时,有母亲敷上桐花汁,可现在只能贴上创可贴了,因为母亲不在身边。6、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对家乡的怀念,(1分)对亲人的思念,(1分)以及自己在外奔波的无奈。(1分)【思路点拨】阅读全文,寻找文中作者抒发感情的语句,提炼关键词语,体味作者的感情倾向。“离开故乡有好几年了······没有想到又与梧桐相逢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人情味的创可贴了”;“人在异乡,却没有梧桐可栖”。2、练习上文,说说文章第②段“幸好去年相识的机制燕子飞回来了”一句中“幸好”一词有什么作用。【答案】“幸好”一词表明在人们都忽略梧桐树开花的情况下,只有小燕子和梧桐树亲密(1分),表现了梧桐花的寂寞以及小燕子对梧桐花的喜爱之情。(2分)【思路点拨】解答此题,需要结合上下文。4、阅读本文,请任找一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或形容词、叠词、成语),加以赏析。【答案】找出句子、词语1分,分析2分。【思路点拨】重点放在文中的描写句,找出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叠词、形容词和成语等。然后结合具体语句,解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示例一】“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里揉搓。”“捋”字突出了母亲看到“我”烫伤后,情急之下摘梧桐花动作的迅速。【示例二】“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姗姗来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这里形容梧桐树在春天来临之际焕发生机晚了。【示例三】“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涓涓”突出细雨缓流的样子。7、文中作者说:“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为什么?(3分)【答案】同意。因为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地奔波着;而作者也是远离家乡,在外奔波。【思路点拨】要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进而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关注题干中问题出现的位置,可结合上下文来回答。上文“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地奔波着”,下文我现在身在异乡,和燕子一样,“却没有梧桐可栖”,所以同意作者的看法。